● 摘要
本论文分两部分:综述和研究报告。综述简述了15年以来国内外透析技术在线分析研究进展,第二部分研究报告中主要对弱化学发光新体系和微透析技术与荧光检测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 本综述主要包括微透析取样技术的起源,发展,原理,与其它分析技术联用,微透析取样的校正以及它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微透析取样技术是由早期神经化学实验室中的灌流技术发展和延伸而来的新技术。1961年Gaddcon等人发明了推拉式灌流技术并应用于检测脑细胞外神经化学物质。这项技术首次报道之后得到许多改进,曾广泛应用于脑中许多部位的神经递质的监测。1972年Delgado等人最早报告了组织透析取样技术,1982年Ungerstedt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微透析取样技术,经过微透析取出的样品无需处理可直接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同时由于灌流也仅限于透析管内流动,与细胞外液体无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多活性组织的损害程度。刚性微透析探针适用于脑、中去神经系统和麻醉动物的其他组织。随后出现的灵活型微探针与刚性探针的基本构造相似,只是探针的套采用具弹性的硅胶管等材料制成,灵活型微透针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微透析取样的应用范围。现在微透析取样技术应用于动物的许多部位取样,如肝脏、心脏、肺、肌肉、皮下组织及血液等。但这种探针的取样效率很低,通常在15%左右,且透析膜的面积很小,所以微透析取样量较小,这对检测方法提出较高的要求,物质的检测范围也受到了限制。最近EithneDempsey等人提出了微旁流(minishunt)装置进行取样,这一装置取样效率高,通过选择适当的灌流速度、蠕动泵速度及温度等条件,可以石头锡回收率达到近100%左右,并将这一装置应用于人体血液成份进行载体分析。我们实验室也提出了类似的装置,这一装置简单,灵活,我们用它对血液中的游离Ca2+,和一些药物进行了测定。魏透析取样与其他技术的联用主要有:和色谱,HPCE,质谱,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化学发光,以及荧光联用。各种联用技术有其固有的优点和缺陷,硬是不同的分析对象采用不同的联用技术。微透析取样技术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取出的样品进行准确,可靠的校正。为了解决微透析取样校正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问题已得到可靠的校正结果,人们发现了几条活体校正方法:外推至零法,外部校正法,零通量法,反透析法或内标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