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694生物综合之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势能。

【答案】势能是指物体由于所在位置或本身的排列而具有的能量。

2. 化学渗透假说。

【答案】化学渗透假说是1961年英国生物化学家Mitchell 提出的解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该学说认为: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里层向外层转移,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梯度,这种势能驱动了氧化磷酸化反应(提供了动力),合成了ATP 。这一学说具有大量的实验证明,得到公认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化学渗透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线粒体内膜中电子传递、质子动势的建立、ADP 磷酸化的关系。

3. 干细胞。

【答案】在一般情况下,特别对高等动物而言,随着胚胎发育,细胞逐渐丧失了发育为个体的能力,干细胞是指仅有的依然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和构建组织与器官能力的少数细胞。

4. 耐受性法则。

【答案】谢尔福德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下限和上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这称为耐受性法则。

5. 死亡率。

【答案】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6. 生物群落的结构。

【答案】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的水平分化和镶嵌现象。

二、填空题

7. 植物叶的形态是多样的,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组成,气孔通常在叶的_____,是植物的气体通道,它的开张与关闭和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

【答案】表皮组织;基本组织;维管组织;下表皮;含水量;

8.

浓度;淀粉含量;浓是具有_____个抗原结合部的_____抗体。

【答案】10; 复合

9. 根尖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部分。

【答案】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或成熟区)

10,.动物各个器官组织的形成和发育是通过胚层的发育而来的其中消化道、尿道和呼吸道由_____胚层而来;肌肉组织、生殖系统由_____演化而来;而神经系统则来自_____胚层。

【答案】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

【解析】由于遗传性、环境、营养、激素、细胞群间的相互诱导因素,胚胎进一步分化为组织、器官。高等动物的胚胎有3个胚层:

(1)外胚层:主要分化成表皮和所有表皮层的衍生物,发育成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脊神经、植物性神经、视网膜、内耳及肾上腺髓质)、主要的感觉器官、表皮(包括毛发、汗腺、油脂腺、乳腺、晶体及口腔黏膜)和消化道的前后两端,包括口腔和肛门。

(2)中胚层:具有多能性,分化成动物的大部分器官,如动物的真皮及其衍生物、肌肉、结缔组织、骨骼、血管、心脏血管系统;囊胚内的上皮内衬、多数动物的生殖系统、排泄器官的大部分和其它进行分泌和渗透调节的器官等。

(3)内胚层:将发育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上皮和有关的腺体(如胰、肝等)以及膀胱上皮等。

11.突触是指_____与_____相连接处。

【答案】神经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感受细胞

【解析】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与突触间隙。广义的突触还包括神经元与效应细胞(如肌肉)之间以及感受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12.1953年,美国人等人首先证明,对模拟原始大气进行放电处理,可以得到_____。

【答案】氨基酸、多种有机酸以及尿素等有机分子

13.在细胞质的最外层有细胞膜,它控制着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质部分,可见到管状或扁囊状结构的_____,其表面排列着_____,它是由蛋白质和_____组成的,在这里以氨基酸作为原料合成了蛋白质。分散在细胞里的_____,在其嵴状结构上的粒子,含有跟_____有关的酶。

【答案】内质网;核糖体

;线粒体;A TP 合成

14.恒温动物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

【答案】下丘脑

【解析】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包括视前区一一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视前区一一下丘脑前部接受温度刺激后,把信息传到下丘脑后部进行整合,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15.对细胞本身生存无直接影响的特异性蛋白是_____,对细胞生命必需的普遍共同的蛋白是_____。编码免疫球蛋白的基因是_____基因,编码

【答案】奢侈蛋白;管家蛋白;奢侈;管家

的基因是_____基因。

三、问答题

16.简述动物的不同防御行为或防御对策。

【答案】防御行为是指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总共有10种不同的防御对策:

(1)穴居

穴居或洞居减少了与捕食者相遇的概率,但也造成了寻找配偶和觅食的困难。

(2)隐蔽

很多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背景色一致,因此不易被捕食者发现。

(3)警戒色

有毒的或不可食的动物往往具有极为鲜艳醒目的颜色,这种颜色对捕食者往往具有信号和广告的作用,能使捕食动物见后避而远之,例如胡蜂和黄蜂。

(4)拟态

一种动物因在形态和体色上模拟另一种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而得到好处。

(5)回缩

遇到危险时多毛类、软体动物、龟鳖和刺猬常用的防御手段。

(6)逃遁

动物在捕食者接近时往往靠快跑或飞翔迅速逃离采取不同的对策。

(7)威吓

不能迅速逃跑或被捉住的动物采用的防御手段。

(8)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