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温州大学音乐学院中西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略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一般把作曲家_____1664年创作的《圣诞清唱剧》看作是德国第一部清唱剧,巴赫的《_____》和《_____》是巴罗克时期清唱剧受难曲领域登峰造极的作品。
【答案】许茨; 马太受难曲; 约翰受难曲
【解析】海因里希·许茨(1585~1672)于1664年创作的《圣诞清唱剧》被看做是德国的第一部清唱剧。约翰. 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属路德教派。他的声乐作品大多为宗教内容,主要有康塔塔、经文歌、受难曲和弥撒曲。受难曲的代表作品有《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 古典主义时期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前古典时期”是从巴罗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过渡的阶段,音乐风格以_____风格为代表,以喜歌剧体裁的诞生和_____体裁的发展为标志; “古典主义盛期”以“_____”大师们的音乐创作为主要成就。
【答案】洛可可; 键盘奏鸣曲; 维也纳古典乐派
【解析】“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高峰的一个阶段,包括两个历史阶段:“前
,是从巴罗克时期向古典主古典时期”和“古典主义盛期”。“前古典时期”也称“后巴罗克时期”
义时期过渡的阶段,音乐风格以洛可可风格为代表,以喜歌剧体裁的诞生和键盘奏鸣曲体裁的发
,以“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们的音乐创作展为标志; “古典主义盛期”也称“维也纳古典时期”
为主要成就。
3. 格鲁克与台本作家卡尔扎比吉合作的第一部改革歌剧《奥菲欧》,歌剧以_____取代清宣叙调,摒弃_____突出_____的作用,创立了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
【答案】带伴奏宣叙调; 炫技性咏叹调; 合唱
【解析】格鲁克与热心于歌剧改革的意大利台本作家卡尔扎比吉合作写了体现改革理想的歌剧《奥菲欧》。歌剧以带伴奏宣叙调取代清宣叙调,摒弃炫技性咏叹调,突出合唱的作用,创立了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对法国大歌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瓦格纳写作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代表作有《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漂泊的荷兰人; 唐豪塞; 罗恩格林
【解析】理夏德. 瓦格纳(1813~1883)十九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同时又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歌剧改革家。其代表作有《漂泊的荷兰人》、《唐豪塞》、《罗恩格林》。
5. 1829年,由作曲家_____指挥演出的巴赫《马太受难曲》,推动了欧洲巴赫研究的复兴。
【答案】门德尔松
【解析】门德尔松(1809~1847)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有力地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 于1829年指挥演出巴赫《马太受难曲》
6. 巴拉基列夫最著名的音乐作品有交响诗《_____》和钢琴幻想曲《_____》。
【答案】塔玛拉:伊斯拉美
【解析】米里·巴拉基列夫是俄国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
,交响诗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两部交响曲,具有标题性构思的《以三首俄罗斯民歌为主题的序曲》
,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塔玛拉》。
7. 14世纪在法国处于巅峰的音乐艺术被称为_____,与13世纪的_____相区别。
【答案】新艺术; 古艺术
【解析】1300~1450年的150年间,是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阶段,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作“新艺术”时期。包括圣母院乐派在内的13世纪复调风格称为“古艺术”。新艺术与古艺术相区别。
8. 在贝多芬的《_____》中,作曲家亲自写作了固定的华彩段,限制演奏者任意即兴炫技,为后世独奏协奏曲树立典范。
【答案】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解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贝多芬亲自写作了固定的华彩段,限制演奏者任意即兴炫技,为后世独奏协奏曲树立了典范。
9. 正歌剧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严肃庄重,题材多来自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最早演出于贵族府邸,后逐步转移到公开歌剧院。诗人和剧作家梅塔斯塔济奥写作了27部正歌剧台本,将正歌剧的音乐形式固定为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的结构。巴罗克时期,重要的正歌剧作曲家有出生在意大利的_____和出生在德国的_____,18世纪中下叶,正歌剧走向衰落,莫扎特仍然写作了正歌剧作品《_____》。
【答案】斯卡拉第; 亨德尔; 狄托的仁慈
【解析】正歌剧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题材多取自古代神话、古罗马历史和宗教故事。梅塔斯塔济奥写的27部歌剧台本是正歌剧程式化的典型,。每部歌剧包含5幕巧场,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互相交替组成,意大利的斯卡拉第和德国的亨德尔是巴罗克时期重要的正歌剧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1756~1791)在18世纪中下叶写作了整个剧作品《狄托的仁慈》。
10.创作的交响曲中,《_____》和《_____》记录了作曲家在这两个国家游历后的印象,《_____》是为庆祝德国宗教改革300周年而作。
【答案】第三(苏格兰)交响曲; 第四(意大利)交响曲; 第五(宗教改革)交响曲
【解析】门德尔松正式发表的交响曲有5篇。《第三(苏格兰)交响曲》和《第四(意大利)
交响曲》是其中最著名的,门德尔松用具有苏格兰和意大利典型特征的素材来描述他游历两地的不同印象。《第五(宗教改革)交响曲》是门德尔松为纪念德国新教领袖马丁·路德的“奥格斯堡信纲”三百周年而作,末乐章采用了马丁·路德的众赞歌“我们的主是坚固堡垒”。
二、名词解释
11.利盖蒂
【答案】奥地利籍匈牙利作曲家,曾就学于李斯特音乐学院,在科隆电子音乐实验室工作过。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管弦乐曲《幻影》和《大气》为其树立国际声誉,作品都以巨大的微复调织体创造出精细微妙的音色层次变化,代表作还有《安魂曲》、室内管弦乐《分支》和电子音乐作品《滑奏》等,是巴托克之后最重要的匈牙利作曲家。
12.《无主之锤》
【答案】法国作曲家布列兹为女中音和六位演奏者而作的室内乐曲,歌词选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夏尔的同名诗,包括9首乐曲,运用整体序列主义手法写作,并将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队特有的音响、勋伯格的吟诵音调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型相结合,是20世纪探索性风格的一部力作。
13.格鲁克
答; 18世纪上半叶德国作曲家,创作了100多部歌剧。他与台本作家卡尔扎比吉合作,致力于改革传统意大利歌剧的弊端,在《奥菲欧》中创立了新的歌剧风格,摒弃声乐炫技,追求质朴感人,他们限制音乐的表现使之服务于诗歌,改革的原则在歌剧《阿尔切斯特》和《帕里斯与海伦》的前言中提出,在《伊菲姬尼在陶利德》等歌剧中奉行。他的创作对后世歌剧作曲家有较大影响。
【答案】
14.布克斯特胡德
【答案】巴洛克时期丹麦作曲家和管风琴家,对17~18世纪德国北部的管风琴音乐影响巨大。主要以教堂音乐闻名,作有弥撒曲、康塔塔、圣母颂歌等,管风琴曲是他最重要的器乐创作,大量运用众赞歌前奏曲、托卡塔与赋格等体裁,直接启示了巴赫的管风琴音乐创作。
15.威尼斯乐派
【答案】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威尼斯形成的音乐流派。创始人为佛兰德作曲家维拉尔特,主要作曲家为A. 加布里埃利和G •加布里埃利叔侄二人。他们运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有两架管风琴和两个唱诗班席位的条件,写作了两个唱诗班交替歌唱、两个管风琴交替演奏的“协唱(奏)
,甚至将合唱队分成四至八个声部进行对比交替,创造了多角度的音响效果; 他们还将复调合曲”
唱手法运用到器乐音乐创作中,促进了器乐音乐的独立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