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92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交易理论
【答案】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交易理论最好地解释了为什
么人们不持有储蓄账户或国库券这类优于货币的资产,反而要持有通货与支票账户这类狭义货币。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采取了许多形式,这取决于如何把获得货币和进行交易的过程模型化。所有这些理论都假设,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人们通过权衡这些成本与收益来决定持有多少货币。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交易理论模型是鲍莫尔一托宾模型。
2. 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角度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则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 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3. 挤出效应
【答案】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IS-LM 模型中,若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 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 曲线)或利率不变条
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因
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因此,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4. IS--LM 模型
【答案】IS-LM 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如何决定的模型。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意味着商品需求等于商品供给,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在利率r 和国民收入y 组成的二维坐标系中,IS 曲线表示了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LM 曲线描述了确保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两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由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获得。
5. 实际汇率
【答案】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e 表示实际汇率; P 和P t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E 为名义汇率其中,(采用的是直接标
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二、简答题
6. 引起货币需求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引起货币需求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谨慎或预防性动机以及投机动机。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由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因而个人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来支付日常需要的开支。按凯恩斯的说法,个人或企业出于这种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
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
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仅仅以现金的形式持有货币,而是进行一些有价证券的投资来获得增值收益,人们会利用利率水平或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机。债券价格高低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利率越高,即有价证券价格越低,人们若认为这-价格已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预计很快会回升,就会抓住机会及时买进有价证券,于是,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减少。相反,利率越低,即有价证券价格越高,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己涨到正常水平以上,预计就要回跌,于是,他们就会抓住时机卖出有价证券,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增加。人们因为投机动机持有的货币量是利率的反函数。
7. 怎样理解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案】(1)IS-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产生了影响。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该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凯恩斯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和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用IS-LM 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3)IS-LM 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也称为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于段(或工具)变化使IS (或LM )曲线变动,最终对收入变动的影响。它是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所做的标准阐释,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8.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何区别?
【答案】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