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7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关系。

【答案】(1)三者的含义:

①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力一向和基本性质。

②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③经济运行是指各种经济主体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过程。

a. 市场经济运行是市场经济主体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和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调控下,通过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市场进行经济活动的方式和过程。

b. 宏观经济运行是各个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以及国内外经济活动的交错和综合,主要反映经济总体的状况及其走势,通常被称为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其走势,是宏观调控的依据。

(2)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①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不存在脱离经济制度而孤立存在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存在形式,不存在脱离经济体制而存在的纯粹的经济制度;

②经济体制不仅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而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如在战争中的国家往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战争服务;

③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反,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则会阻碍经济制度的运行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一定的经济制度确立以后,经济体制的选择及其变革就显得十分重要。

2. 简述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力一面:

①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②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③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小但能创造出新

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价值的实现出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总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

【答案】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1)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一一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这样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资本积累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①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本量,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剥削的范围。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②资本积累也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压力。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存自己,击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人资本规模。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激烈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4. 有学者把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异互补型、交叉复合型等几种类型。请结合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和我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

【答案】(1)人民内部矛盾

①人民内部矛盾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同敌我矛盾相对应。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来说,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在劳动人民之间的是非对抗性的,而劳动人民和剥削阶级之间有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②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包括工人阶级内部、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知识分子之间、农民阶级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③在当今社会,敌我矛盾己经不是社会主要矛盾,我们面临和要处理的卞要是人们内部矛盾。在当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一些利益上的问题,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不断形成,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差异构成了各种表现形式的人们内部矛盾。

(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视矛盾、解决矛盾。

①我们国家正处于深入改革深化发展的攻坚时期,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交织过程,是利益格局被打破,思想观念被放开等新旧矛盾对立统一过程;

②要正确对待并加以解决这些矛盾,将有利于我们中国现代化建设,如何处理的不好可能会激化矛盾,所以在当下我们既要以一种开放发展的眼光正视这些矛盾又要采取适当的手段解决好这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妥善地解决好,为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

5. 简述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和生产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三者的含义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②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能再按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必须以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为基础定价销售。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③市场价格简称价格。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2)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

①联系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直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关系取得统治地位,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