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海大学商学院870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非权力影响力
【答案】非权力影响力区别于权力影响力,它是指以本人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为基础而形成的。这种影响力人皆有之。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在自然影响力的形成中最为重要。
其中,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体现在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之中。优秀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才能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简称。作为领导者,才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种才能卓越的领导者就会使人们产生敬佩感,从而增加领导者的影响力。对领导者来说,决定自然影响力的才能主要是领导才能。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才能出众的人总是知识丰富的人。知识丰富的领导者,不仅可以提高领导能力,而且还容易与人接近,博得人们的信任,从而提高影响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决定其影响力的首先是专业知识。感情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
2. 头脑风暴法
【答案】头脑风暴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该方法由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AR Osborn 提出,实施该决策方法的四项原则是:①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②建议越多越好,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子}么就应该说出来; ③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奇异越好; ④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说服力。头脑风暴法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时间安排应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为宜。
二、简答题
3. 管理沟通存在哪些障碍?
【答案】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在沟通过程中,时常会有沟通无法进行或不能产生预期效果的现象,被称为沟通障碍。在管理实际中,沟通障碍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往往困扰着管理者,使他们的管理效率下降。信息沟通的障碍会阻止信息的传递或裘曲信息。
(1)信息传递者的障碍:①表达障碍。指信息传递者表达能力不足产生的障碍; ②语义障碍。指因对语义的不同理解引起的障碍; ③传递形式障碍。指传递形式不协调产生的障碍; ④社会环境与知识局限产生的障碍。
(2)信息传递渠道中的障碍:①信息传递手段的障碍。在现代信息沟通中,使用着越来越多的新型信息传递手段,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一旦这些手段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沟通; ②传递层次的障碍。在信息传递中,信息损耗现象被称为信息过滤。信息过滤会使信息被歪曲、曲解、篡改。
(3)信息接受者的障碍:①信息接受者在接受到信息之后,有时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对信息进行过滤,取其对味的信息,滤掉不对味的信息:②理解能力的障碍。这同发送者发送能力的障碍是一样的; ③信息过量障碍。接受者在收到过多的信息时,必然有一部分信息会被忽略,这对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来说要给予重视。
(4)沟通环境障碍。沟通系统所处的环境因素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沟通的效率和绩效。噪声是沟通环境中的主要障碍。
4. 组织形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组织形象包括人员素质、组织风格、人文环境、发展战略、文化氛围、服务设施、工作场合和组织外貌等内容,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5个:
(1)服务(产品)形象,那些能够提供品质优良、造型美观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总是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2)环境形象,这主要指组织的工作场所、办公环境、组织外貌和社区环境等,它反映了整个组织的管理水平、经济实力和精神风貌。
(3)成员形象,这是指组织成员在职业道德、价值观念、文化修养、精神风貌、言谈举止、装束仪表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
(4)组织领导者形象。组织领导者(也指企业家)的形象是指其在领导行为、待人接物、决策规划、指导监督、人际交往乃至言谈举止之中的文化素质、敬业精神、战略眼光、指挥能力上的综合体现。
(5)社会形象,这是指组织对公众负责和对社会贡献的表现。组织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方面有赖于与社会广泛的交往和沟通,实事求是地宣扬自己的社会形象; 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 比较分析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
【答案】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匹配、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管理科学是一种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有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1)联系
从历史渊源考察,不可否认,“管理科学”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是“科学管理”的继续和发展,二者所追求的都是寻找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力求以最短的时间、
最少的支出,取得更大的效果。
(2)区别
①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已远远超出泰勒时代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研究,涵盖了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
②管理科学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特别是注重运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最适宜的方法。同时,管理科学在研究中大量采用了泰勒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6. 内部审计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内部审计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否有效地保证达成既定目标和执行既定政策的手段。
(2)根据对现有控制系统有效性的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有关改进公司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对策建议,以促使公司政策符合实际,下作程序更加合理,作业方法被正确掌握,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3)内部审计有助于推行分权化管理。
7. 分析管理_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 另一方面,管理是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生存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和一定的社会文化中,必然要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2)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客观存在。管理之所以具有自然属性,是因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则、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客观的、不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管理理论揭示了这些规律,并创造了与这相适应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活动只有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才能有效,才能保证生产等各种组织活动顺利进行。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 第二,管理在社会劳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也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的。
(3)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4)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管理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执行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