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综合(含管理经济学、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之战略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部门化

【答案】部门化是指对工作专门化细分之后,按照类别进行分组,以便员工可以相互协调、共同的工作的方法。部门划分的目的是:确定组织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以及责任的归属,以求分工合理、职责分明,有达到组织的目标。具体的分类可以根据活动的职能分类,产品的类型分类、地域分类、顾客群分类等。部门划分应遵循的总的原则是分工与协作原则。部门化的具体原则有:力求维持最少部门; 确保目标的实现; 各部门任务的分配应平衡,避免忙闲不均; 检查职务和业务部门分设,即检查人不应隶属于受检查的业务部门。

2. 战略聚类模型

【答案】战略聚类模型是根据波士顿矩阵修改而成,在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竞争地位不同组合情况下,供企业选择各种战略的一种模型,如图所示。

图战略聚类模型

3. 成功关键因素

【答案】成功关键因素是指在行业中占优势地位,对企业总体竞争地位有着重大影响的条件、

变量或能力。它们既可以是一种价格优势,一种资本结构或消费者组合,也可以是一种垂直一体化的行业结构。行业不同,成功关键因素也不尽相同。而且,即使是同一行业的各个企业,其成功关键因素也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企业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能力都在发生变化,其成功关键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此外,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成功关键因素也发生变化。确认了成功关键因素之后,企业就能利用它来估量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以及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作为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基石。

4. 标杆学习

【答案】标杆学习是指企业以行业的领先企业或主要竞争对手的某项具有优势的活动作为基准,寻找差距,定出赶超策略,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活动。标杆学习主要是从公开发表的行业报告、公司报告以及咨诌公司等方面收集信息,来确定企业的特定职能和活动开展得是召有效,公司的成本是否与竞争对手的成本接近,需要改善哪些活动和流程等。在标杆学习中,企业要将自己的价值链结构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结构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彼此间的竞争优势与劣势,进而找出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这种信息对于企业制定创造优势、消除劣势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5. 完全整合

【答案】完全整合是指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制造出自己所需要的投入品,或者通过自己的运作处理所有的产出。

6. 文化

【答案】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农业分工促成了人类文明,产生了文化。《辞海》对文化的释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7. 职能战略

【答案】职能战略又称职能层战略,是指企业内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职能战略使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本职能、部门在实施公司战略中的责任和要求,有效地运用研究开发、营销、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经营职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职能战略用于确定和协调企业的短期的经营活动,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左右。它为负责完成年度目标的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他们知道如何实现年度目标。同时,具体的职能战略还可以增强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实施战略的能力。职能战略由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从战略构成要素来看,协同作用和资源配置是职能战略的关键要素,而经营范围的重要性较低。协同作用是在单个的只能中协调各种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联合起来。

8. 价值链

【答案】价值链是指由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价值链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成主体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主体活动是指生产经营的实质性活动,一般可以再细分成内部后勤(原料供应)、制造(生产加工)、外部后勤(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五种活动。支持活动是指用以支持主体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包括企业投入的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企业在构造价值链时,需要根据利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以及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将每一项活动进一步分解。分解后的每一项子活动要有自己的经济内容,即或者能使产品或服务具有高度差别化的潜力,或者能够降低成本。

二、思考题

9. 论述组织结构的基本协调机制。

【答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明茨博格教授认为,企业组织的协调机制基本上有6种类型:

(1)相互适应,自行调整

这是一种自我控制方式。组织成员直接通过非正式的、平等的沟通达到协调,相互之间不存在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也没有来自外部的干顶。这种机制适合于最简单的组织结构。在十分复杂的组织里,由于人员构成复杂,工作事务事先不能全部规范化,因而也采用这种协调机制,使组织成员边工作、边调整,互相适应、互相协调。

(2)直接指挥,直接控制这是指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按照一个人的决策和指令行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发布指不,监督工作。

(3)工作过程标准化

这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标准,来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之前,企业向职工明确工作的内容,或对工作制定出操作规程及其规章制度,然后要求工作过程中所有活动都要按这些标准进行,以实现协调。

(4)工作成果标准化

这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成果标准,实现组织中各种活动的协调。这种协调只规定最终目标,不限定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过程。

(5)技能与知识标准化

这是指组织对其成员所应有的技能与知识加以标准化。有些组织内的工作专业性强,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均无法标准化。因此,这种协调机制主要是依靠组织成员在任职以前就接受了必要的、标准化的训练,成为具有标准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和技艺,相互配合与协调。这是一种超前的间接协调机制。

(6)共同价值观

这是指组织内全体成员要对组织的战略、日标、宗旨、方针有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