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大学艺术学院62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江苏大学艺术学院62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江苏大学艺术学院62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9

2017年江苏大学艺术学院62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18

2017年江苏大学艺术学院62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27

2017年江苏大学艺术学院62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35

一、名词解释

1. 山水画南北宗

【答案】山水画南北宗是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的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论学说,出自董其昌的画论《画禅室随笔》。董其昌推出了以纯化文人画为宗旨“南北宋论”,建筑了以南宗文人山水画为绘画高境界的理想模式,也即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这一学说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

2. 秦玉署篆

【答案】玉著篆是一种书体,又叫“玉筋篆’夕,即小篆的别称。著、筋,即筷子。“玉著篆”就是“笔划丰肤如玉筋(署)”的篆书,其代表书家有秦代的李斯和唐代的李阳冰。小篆始于秦代,属于篆书类,字形呈长方形,结构比大篆要稳定,趋于规范。玉署篆文字流传下来的有两大类:一类是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如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版等,此外还有瓦当上的文字。另一类是刻石文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七次出巡,所到之处皆刻石颂德,炫耀其文治武功。秦二世效之,在始皇帝所刻碑石后续刻诏文。

3. 居氏兄弟

【答案】居氏兄弟指清末画家居巢、居廉,他们是堂兄弟。居氏兄弟绘画均善用粉和水,以“撞粉”和“撞水”法发展了没骨花鸟画,即趁色彩未干之际,注入适量的粉和水,使之互相渗化交融,在画面干后即出现特殊效果。在中国美术史中,自觉地在熟宣纸和熟绢上发展成特殊技法的成就应归功于居氏兄弟。居氏兄弟的绘画成就直接影响了岭南画派。

4. 吴门画派

【答案】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流派。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

5. 北宋三大家

【答案】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开创了唐人所未开拓新画风,较为完善了中国山水画面貌。

(1)董源

字叔达,人称董北苑。善山水人物、云龙、牛虎,无所不能,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开创南派山水。他的山水画承荆浩、关仝的传统,变更方法,创用“披麻皴”,建立一种平和秀雅的风格。

代表作有《潇湘图》《夏山图》等。

(2)李成

字咸熙,五代宋初画家。李成的山水画纯出于写实,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以画寒林平远著称。善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所画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代表作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远图》。

(3)范宽

又名中正,字中立,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山水原型多从真山真水中汲取,因而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唯美的气格,尤擅画雪景。代表作为《奚山行旅图》,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

6. 敦煌莫高窟

【答案】敦煌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敦煌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等11个朝代的修造,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三百多个,壁画与彩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反映出唐代社会现实的面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7. 金陵八家

【答案】金陵八家指龚贤、樊沂、高岑、邹醋、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多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他们是清初画坛上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独立创作群体,在创作技法和创作理念上较之前代都有着很大的突破,形成了崭新的风貌,后世称之为“金陵画派”。他们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静美之韵和自然生气正是作为“遗民”的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他们对故国山河的眷恋全部变成了画面上的具体形态展现在后人的面前,一改自明末以来的陈腐习气,又展现了生气勃勃的生命力,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深,丰富了中国绘画史。金陵八家中首屈一指的是龚贤,主张“我师造物”,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

8. 颧角石斧图彩陶瓮

【答案】颧鱼石斧图彩陶瓮,仰韶文化遗物,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瓮绘有鹤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图像组合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9. 六法

【答案】“六法”出自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画品》,这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六法”即:①“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②“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

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③“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④“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 ⑥“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10.马远

【答案】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效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传世作品有《踏歌图》《梅石溪鬼图》《寒江独钓》《水图》等。

二、论述题

11.试比较商、周和春秋战国青铜纹样的不同,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答案】(1)商代手工业发达,其青铜工艺达到相当高度,种类样式更加丰富,器物表面的纹饰更复杂,风格逐渐形成。商代酒器较发达,酒器的造型是历代最丰富的。商代鬼神观念强烈,因此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例如商代最具代表性的纹样臀臀纹,即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这种神怪形象给人以神秘、狰狞、深沉的艺术感受。这种纹饰的运用一方面表现奴隶主贵族贪食暴饮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它凶狂的样子显示了统治者的威严。此外,商代青铜器主要纹饰还有云雷纹、夔纹、龙纹、动物纹、人面纹等,并一般使用“三叠法”,风格繁褥诡异。

(2)西周作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各种社会规范相继确立,体现在青铜器上则是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总的艺术风格是质朴洗练、疏朗畅达,富于韵律感,有节奏美。西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流行鸟纹、环带纹、重环纹、窃曲纹、垂鳞纹,一般组成二方连续带状图案,用纹样的连续反复形成韵律感来表达一种有条不紊的秩序与规律。

(3)春秋时期,王室之器减少,诸侯国之器增多,形成不同地区风格,出现了新工艺,品种发生变化。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直接结果是新的价值观、新的艺术风格、新的审美趣味的不断确立。出现了大量新工艺,如失蜡法、模印法、线刻、镶嵌、金银错、壤金、铸镶法等。

(4)战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传统的青铜文化已经过了鼎盛时期。商周以后的青铜器开始向着实用器具、观赏艺术方面发展,出现了许多精巧的生活日用铜器物、铜塑。这些铜器造型新颖别致,品种丰富,以器物的功能性为前提,设计上体现了铜器造型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装饰花纹除了装饰繁褥富丽的动物和禽鸟变形外,史重要的是还出现了体现生活题材的装饰,如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这些表现社会生活的纹饰,逐渐从商周严谨神秘的风格中脱颖而出,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象。例如战国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12.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高峰期? 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案】(1)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