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871新闻与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3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第一手材料
【答案】第一手材料又称“直接材料”,它是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所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现场访问新闻人物、参加实践以及现场收集的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是最生动形象的材料,也是记者检验其他材料的依据。
2. 新闻场域
【答案】新闻场域是在十九世纪两类报纸的对立中构成的,一类优先提供“消息”,尤其是“耸人听闻的”或更佳的“轰动性的”消息,另一类则发书摘和“评论”文章的理论,充分显示其“客观性”的价值。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在此空间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充分显示其“客观性”的价值。新闻场与文学场或艺术场一样,是纯文化的特殊逻辑的存在场所。但是,新闻场与政治场和经济场一样,比科学场、艺术场甚至司法场更会受制于市场商业逻辑的裁决与考验。新闻场的控制力在不断增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其他场域之间的关系,渐渐地对不同文化生产场的自主性构成威胁。
二、简答题
3. 文化类新闻采访有些什么特点?
【答案】文化类新闻采访,是泛指报道有关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方面内容所进行的采访活动。同政治类、经济类新闻采访相比较,文化类新闻采访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有着较强的“可受”性
文化类新闻采访报道的题材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中的人与事,其内容通常又都是些能“冲击”人的情感、心灵的东西,有着较强的直观性、可受性。为此,正确处理好“事”与“理”间的关系,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是文化类新闻采访的关键所在。
(2)对象的文化层次高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