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B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物质生产对科学的作用。
【答案】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其中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力一面:
(1)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2)物质生产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的水平,决定科学研究的水平。
(3)物质生产为发展科学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在物质生产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决定着科学技术物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可能和速度。
2. 简述人口生产的特点。
【答案】人口生产是指人类自身世世代代的繁衍,包括生育后代,培育和教育后代,又称人自身生产、人的生产、生命的生产。人口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它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人口生产的周期较长。人口生产的周期是指一代人生育下一代人的间隔时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口生产周期在20年以上。
(2)人口生产的形式与物质生产的形式不同。人口生产是通过男女结成一定的婚姻关系、组成家庭进行的。物质生产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与婚姻家庭关系是不同的。
(3)人口生产的结果与物质生产的结果不同。人口生产是为了人类世代延续所进行的生产,生育后代是人口生产的必要环节。而物质生产的结果是生产出为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
(4)人口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人口生产的惯性表现为,凡是长期不断增长的人口,都具有一种继续增长的趋势; 反之,长期不断缩减的人口,则具有一种继续缩减的趋势。
(5)人口生产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自然的生物性活动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过程,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
(6)人口生产要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法则的制约。它既要受人的自然生殖、遗传等生物学规律的制约,更要受社会的物质生产状况、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以及社会进步程度等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3. 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错误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但错误的历史唯心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并占据一定的历史地位?
【答案】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错误的。但是产生历史唯心主义也有其合理的根源。
(1)阶级根源
对社会历史的解释,直接同各阶级的利益有关。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分离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剥削者总是垄断脑力劳动的特权,被剥削阶级则被迫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所以,剥削阶级必然夸大脑力劳动的作用,夸大个别人物的聪明才智的作用,贬低物质生产活动的作用,贬低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群众的作用。
(2)社会根源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之所以能独占统治地位,还因为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缓慢,因而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及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认识论根源
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又的确比一般的个人要大得多,突出得多。所以,如果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只停留在人们的思想动机上,特别是只着眼于少数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上,就会片面夸大他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把它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于是得出英雄创造历史的结论。
总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4. 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1)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的辩证形式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①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因为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走曲折的路。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盲目乐观态度。要在曲折斗争中开辟
前进的道路。
5. 国家有哪些特征?
【答案】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而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①奴隶主和奴隶原来属于不同的氏族,没有血缘关系,现在必须居住在同一地区。
②同一氏族或部落的成员也发生分化,富人成为奴隶主,穷人沦为奴隶,原来的氏族机关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③随着生产的发展,交换的扩大,商业的繁荣,每一个氏族或部落都居住着外地来经商的人,氏族组织不能管理这些外地人,外地人也无权参加氏族组织的管理。
因此,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氏族组织,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的需要,它必须让位于按地区划分居民,让位于国家组织。
(2)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氏族组织的武装力量是“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在氏族公社时期,每个居民都有武装,是为了抵御其他氏族和部落的侵犯,对内不起作用。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国家的武装力量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则侵略他国或抵抗他国侵略。
6. 简述系统的特征。
【答案】在系统论中,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并且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体。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关性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也处于相关性之中。这种相关性集中体现为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整体性
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对于外来作用,系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作出反应,而不管这种外来作用直接作用于系统的哪一个部分; 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3)有序性
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每一系统都由若干作为要素的子系统所组成,而子系统又由一定数量的要素组成。在这种层次等级式的结构中,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特定的位置,形成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即有序性。同时,系统内部的“序”必须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中才能保持和发展。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