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生态系统

【答案】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动物等)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其组成大致可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部分。生物因子是土地生态系统内物能转化储存的主体,主要是指地上及地下动植物和微生物,也包括人类本身,共同构成系统的食物链网。非生物因子是组成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即所谓的环境系统,包括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貌地质环境等等。

二、简答题

2. 何谓湿地资源? 如何利用与保护?

【答案】(1)湿地资源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2)湿地资源的保护:

①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②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③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④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⑤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3. 阐述下列基本概念:土地生产潜力、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气候生产力、光温生产力、光温水土生产力、光温土生产力、光温水生产力、生长期、水分生长期、温度生长期、农业生态区。

【答案】(1)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2)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3)气候生产力,可分为有灌溉保证的水作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和旱地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即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其只决定于作物的品种和当地的辐射、温度条件,不受其

他条件限制,是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的生物产量。

(4)光温土生产潜力,是指对于有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直接根据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对气候生产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5)光温水土生产潜力,是指对于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力对气候生产力进行的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6)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的生物产量。

(7)生长期,是指农作物可以进行生长的一定期限。水分生长期是指在满足一定的水分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期限,温度生长期是在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期限。

(8)农业生态区,是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为的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

4.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凋查?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其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2)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

(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4)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以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5.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主要有:

(1)土地资源的数量

主要考虑耕地、草地和可利用的水域等土地的面积。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主要由土地资源的各种属性决定,如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 土壤质地、养分含量、pH 值等土壤因素; 土地区位等社会经济因素。

(3)投入水平

投入水平主要包括物质和科技两方面投入的多少和高低。物质投入包括化肥、农药、机械等;

科技投入包括改良的种子、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等。

(4)生活水平

衡量生活水平的指标包含很多方面,但在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中,一般用人们所需要的食品数量来表示,有的以每年人均需要多少粮食计算,有的以每人每天需要多少卡的热量和多少克的蛋白质来计算。

(5)时间尺度投入

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中,需要选好时间尺度。要确定研究所针对的时期,还要预测相应时期人口、投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等的变化情况。

6. 我国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主要体现在:

①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②牧草地退化;

③土地荒漠化和沙化;

④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

⑤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2)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点、工矿和交通用地等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的总量大幅度下降。中国耕地减少,必将加重本已紧张的人地、人粮矛盾,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城市用地规模过大,建设外延扩展,热衷于城镇升格,用地盲目增加,土地利用率低。

耕地数量减少引起的质量损失十分惊人,一是高质量耕地尤其是水田占用多,开发补充少; 二是南方耕地净减严重,粮食生产能力损失较大; 三是建设占用大多是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质量高、长期投入积累多的良田,而开发复垦增加的耕地,质量较低。

(3)土地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工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地。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增加,加剧了对农地的污染,造成大气、土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环境和农产品的严重污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对农业生产发展构成威胁。

7. 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土地生态系统在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之间,通过自然界的四大循环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具有本身的结构功能和生态演替过程。其主要特征有:

(1)土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

(2)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