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物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单体性。

【答案】单体性是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l )的现象,是低数性的一种。

2. 光合作用。

【答案】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

从广义上讲,光合作用是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

3. 古生物学。 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答案】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发生、发展、分类、演化、分布等规律的科学,它的研宂对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一一化石。

4. 维管射线。

【答案】维管射线是指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分别地产生的新的射线,是次生维管组织的横向运输系统。维管射线为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在韧皮部的称初皮射线。

5. 易化扩散。

【答案】易化扩散,又称协助扩散,是指物质顺浓度梯度,与质膜上称为载体的蛋白结合而不需要能量的扩散。

6.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答案】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有2条或多条肽链折叠,以弱键互相连接形成的构象。

7. 光反应。

【答案】光反应是指光合作用中需要光的反应。是发生在类囊体上的光的吸收、传递与转换、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等反应的总称。

8. DNA 双螺旋。

【答案】DNA 双螺旋是Watson 和Crick 提出DNA 的双螺旋结构,是2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以碱基配对相连而成的多聚物。

二、简答题

9. 秀丽隐杆线虫在生物研究中有模式动物之称,它有什么生物学特点?目前科学家主要研究它哪方面内容?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生物学特点: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很小的蠕虫。成体长1mm ,全身透明,雌雄同体或雄性,两性成虫只有959个细胞,雄性成虫只有1031个体细胞。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十分简单,仅有302个细胞,约占整个动物体细胞总数的三分之一。整个的生命周期仅3天。

(2)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秀丽隐杆线虫已经成为现代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材料。细胞凋亡现象及其机理最早是在线虫中被揭示的,野生型线虫胚胎发育中细胞分裂和细胞系的形成具有高度的程序性,

对其发育进行遗传学分析发现了抑制细胞凋亡的

和基因和执行细胞凋亡的

基因,随后在脊椎动物中发现了与之同源的基因。线虫的生命周期短,使得不间断的观察并追踪每个细胞的演变成为可能。人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线虫从受精卵到所有成体细胞的谱系图。这意味着,它机体里每一个细胞的来龙去脉都处于我们的视野中,清晰并且无所遗漏。干涉显微镜可追溯发育过程中每一个神经元的起源,连续电镜切片可显示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和神经通路网络模式,并易于得到行为突变体,最近完成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可提供构建整个动物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线虫神经系统虽小,但含有高等动物脑的大多数分子成分,可利用全基因组序列提供的信息和同源克隆等方法,分离高等动物神经系统基因。

10.简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案】(1)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是指在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由自身基因编程的一种主动的程序性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普遍存在于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使生物体得以清除不再需要的组织、细胞,而不引起炎症反应,维持组织、器官细胞数目相对平衡,保证个体正常发育,更新耗损细胞。

(2)其生物学意义

①发育过程中幼体器官的缩小和退化,例如,蝌蚪尾的去除;

②更新耗损细胞;

③清除被病原感染的细胞;

④细胞凋亡是维持体内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的和已完成使命的细胞,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

⑤在成年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细胞,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11.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或详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加粗生长过程。)

【答案】在根毛区内,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各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成为维管形成层片段。之后,各维管形成层片段向左右两侧扩展,直至与中柱鞘相接,此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分裂,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至此,维管形成层连成整个的环。维管形成层行平周分裂,向内、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别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

与此同时,维管形成层也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在表皮和皮层脱落之前,中柱鞘细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12.请从低到高写出生命的结构层次。

【答案】生命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亚原子颗粒-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多细胞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3.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人长期处于极度焦虑、抑郁或恐惧等状态,将导致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增多,并容易患癌症。试根据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间通过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来调节稳态。

(1)内分泌是人体一种特殊分泌方式。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这些特定的器官或细胞在特定的刺激(神经的或体液的)作用下能合成并分泌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特定的靶器官,发挥特定的生理效应,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和体液平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人长期处于极度焦虑、抑郁或恐惧等状态,将导致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增多,糖皮质激素增加,使机体对这些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大为增加。但糖皮质激素长期分泌过多,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诱发癌症。

14.简述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答案】酶的活性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每种酶都有一些最适合于其活性的条件。 (1)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很大,只有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才最高。因为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温度高则反应物分子与酶分子的活性部位接触多。但温度太高导致酶分子变性,其三维形状发生变化,活性被破坏。

(2

)一般酶的最适为6-8, 接近于中性。在此范围之外,酶的活性较低,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也被破坏。如酸雨会使整个湖泊的pH 变低,影响整个水体中的生物。

(3)盐浓度:盐浓度太高会干扰酶分子中的某些化学键,从而破坏其蛋白质结构,使其活性降低。只有极少数种类的酶能耐受极高的盐浓度。

(4)辅因子:许多种酶的正常活动还需要非蛋白质成分(辅因子)的参与。辅因子可能是无机物,例如,锌、钾、镁离子,也可能是有机物。有机的辅因子则称为辅酶

来自维生素或者就是维生素。

(5

)酶的抑制剂抑制剂的作用是停止酶的作用或使之减慢。抑制剂有两种类型: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是与酶的正常底物相似的化学物质,它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占据了酶的活性部位,使底物分子不能发生反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并不占据活性部位,它与酶分子结合的部位不是活性部位。但它的结合却使酶分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许多辅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