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955西方经济学(微观)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答案】(1)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即需求量)越小; 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满足需求规律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需求规律给出了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基本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消费者的行为都严格服从这一规则。违反需求规律的特例有吉芬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人们对它的需求反而上涨,如马铃薯)和炫耀性物品(满足人们虚荣心的物品,其价格上涨更能显示其珍贵及拥有者的社会地位,因此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
2. 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既然如此,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还会变化吗?
【答案】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很多消费者和很多厂商,每一个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对市场价格水平都不会产生影响,又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们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异的,致使每一个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都不会提价或降价,所以,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并不是说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在市场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是经常变化的,这种变化的规律为供求定理所描述。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完全竞争厂商对市场价格变化是无能为力的,不仅如此,对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所达到的每一个市场价格水平,作为单个厂商也只能接受该价格水平。
3. 什么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案】(l )局部均衡是指在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个产品市场或单个要素市场存在的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研究许多实际问题。一般均衡是指包括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存在的均衡。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始者是瓦尔拉斯,该理论强调各种市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联系和区别
①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联系
局部均衡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对于研究商品经济中每一个市场和相关市场之间在价格、需求、供给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都是建立在效用论和生产论基础上。两者都是以均衡作为出发点,认为均衡是市场经济常态,而把不均衡看作对均衡的一种暂时偏离。
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
局部均衡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的区别在于:局部均衡理论研究单一市场的均衡状态,一般均衡理论研究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状态。
4. 某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分别为D L =4000-50WSL -50W 。请问:
(1)均衡工资为多少?
(2)假如政府对上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税10美元,则新的均衡上资为多少?
(3)实际上对单位劳动征收的10美元税收由谁支付?
(4)政府征收到的总税收额为多少?
【答案】(1)均衡时,D L =SL ,即4000-50W=50W,解得均衡工资W=40。
(2)如果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税10美元,则劳动供给曲线变为:
由,即。
解得:W=45,此即征税后的均衡工资。
(3)征税后,厂商购买每单位劳动要支付的工资变为45美元,而不是征税前的40美元。两者之间的差额5美元即是厂商为每单位劳动支付的税收额。
工人提供每单位劳动得到45美元,但有10美元要作为税收交给政府,所以仅能留下35美元。工人实际得到的单位工资与征税前相比也少了5美元。这5美元就是他们提供单位劳动而实际支付的税款。
因此,在此例中,厂商和工人分别支付5美元的税款,恰好平均承担了政府征收的10美元税款。
(4)征税后的均衡劳动雇佣量为:
政府征收到的税收总额为:
二、论述题
5. 联系信息不对称中的逆向选择理论说明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并分析教育信号在克服这种逆向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1)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劳动这种特殊商品,劳动是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付出。在劳动的需求方(雇主)和供给方(劳动者)交易之前,双方要根据各自掌握的一系列信息来商定劳动合约。一般情况下,雇主对某一岗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与工作条件可能给劳动者造成的负效用以及自身遵守合约的概率等信息的掌握是确定和充分的,但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及劳动过程中努力的程度(即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这类信息的掌握则是不确定和不充分的。对劳动者而言,情况正好相反。这便是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2)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容易造成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招聘者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很难根据简单的信息(如应聘者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和简短的交流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合格。在劳动力市场上,招聘者很难实行一个最优工资策略。
如果招聘者降低工资,应聘者数量肯定减少,井且由于低工资而减少的应聘者中,主要是那些工作效率较高的人,而不是工作效率较低的人。这样工资下降的结果是应聘队伍的结构变化,高效率应聘者所占比例不断降低,低效率应聘者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从而整个应聘者的平均效率下降。反过来,如果招聘者提高下资,应聘者的数量就会增加,而在这些增加的应聘者中主要的可能是一些工作效率较高的人才,这些人认为现在的高工资才值得他们应聘,结果整个应聘队伍的平均效率就上升了。
由此可见,在招聘者所出的工资水平与应聘者的平均效率之间存在一个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平均效率随着工资水平的下降而下降,反之亦然。
(3)教育信号在克服逆向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信号在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中有重要作用。雇主虽然无法事先知道劳动者的生产率,但是根据教育状况可以判断其生产能力,教育也因此成为标志潜在生产能力的信号。
教育状况的意义并不限于它可能成为传递潜在生产能力的信号。生产能力信号仅仅是社会地位符号的一个部分,后者还包括一些前者所没有的内容。见识、品位、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影响社会地位评价的因素并不能简单地归于生产能力范畴。而有关这些因素的信息,通过学校经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教育状况通过比传递能力信号更广泛的途径影响着雇主决策。因此,教育信号在克服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中作用巨人。
6. 近几年,我国彩电市场的降价趋势明显。同时,若干彩电大厂商为了“遏制恶性价格竞争”而几次采取了停止价格战、共同制定彩电价格的价格联盟行动,后来政府有关部门对此表示不赞成。试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上述行为。
【答案】(l )我国彩电市场介于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之间,各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如图所示。由于产品趋于同质化,厂商之间的价格战越来越激烈。
但是,当某厂商降价时,需求量沿D 曲线移动; 提价时,需求量却沿着d 曲线移动,即当一家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也会降价,从而该厂商并不能获得很多的销售量的增长,而当一家企业提价时,其他企业并不会跟随提价,因而该企业的市场份额被抢占,从而产量减少很多。因此,厂商的实际需求曲线如图中实线所示。折弯的需求曲线使得彩电生产厂商既无法通过提高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也难以通过降低价格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卡特尔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卡特尔通过把所有或大多数业内厂商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类似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卡特尔面临的需求曲线如图中的D 曲线,需求弹性小,因此卡特尔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