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2. 指事

【答案】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 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

3.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4. 连绵词

【答案】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

,如“忐忑”; 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仿徨”; 以及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 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己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5.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

,一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

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mai][mA]

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

6. 会意字

【答案】会意字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称为会意。用会意字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异体会意

,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不人拿着武器走,有字、同体会意字两类。比如说“武”

征伐或显不武力的意思。

7.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现代汉语的词汇可以依此初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8. 字音

【答案】字音是把一个字的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作声调。

二、分析题

9.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常出现这样一类错误:“我今天见面了我的朋友、我应该鞠躬老师”,清分析此类错误的原因。

【答案】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常出现题干中这一类错误的原因:

(1)从概念上说,“见面”、“鞠躬”这类词是离合词,即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但也可以拆(2)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

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的“离”)。

题中的“见面”、“鞠躬”紧挨着出现时,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再跟宾语,所以原句可以改为“我今天和我的朋友见面了”、“我应该向老师鞠躬”; 或者拆开来用时,中间可以加入其他成分,所以原句也可以改为“我今天和我的朋友见了一面”、“我应该向老师鞠一躬”。

10.用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为下列结构注音,并分析其音节结构(分别指出每个音节的声母、韵头、韵腹、韵尾):

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梅 花 香 自 苦 寒 来

m éi hu ā xi āng z ì k ǔ h án l ái

mei xua

k ‘u xan lai

例字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梅(mei ) m e i

花(hua ) h u a

香(xiang ) x i a ng

自(zi ) z

苦(ku ) k u

寒(han ) h a n

来(lai ) l a i

11.有人把“桌子”“椅子”的“-子”、“坐着看书”“吃过饭”的“-着”和“-过”都称作“词尾”。根据所学语言学知识,试分析:“-子”、“-着”“-过”与英语中的“dogs" (“狗”的复数形式)中的s (复数标记)是否具有同一性? 如何看待以上汉语中的后附成分“-子”、“-着”、“-过”?

【答案】(1)不具有同一性

“子”属于汉语词语的后缀,“着”、“过”属于汉语的动态助词,英语中的“-s ”属于词尾,因为词尾并不能改变一个词的词汇意义,只能改变词的语法意义,dog 加“-s ”变为了复数形式,但是词汇意义并没有改变。

(2)汉语中的后附成分的演变

后缀“子”由词根演化而来,是汉语名词的标志,其他一般动词或形容词加上它以后便转为名词。“着”、“过”是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前者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 后者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形状。它们都不属于词尾,因为它们都不能改变词语的语法意义。

12.指出下列句中被括号提取的词的词性,并说明原因

(1)你继续说。生活还得继续! (继续)

(2)他一直都很自在。自在地坐着。(自在)

(3)原来,你就是传说中的老鬼。(原来)

(4)家具,我一向喜欢中式的。(中式)

(5)你的回应不够及时。(回应)

【答案】(1)动词。

①从构形上看,它可以粘附“着、了”等词,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同敌人的斗争在继续着。

②从它的结合能力上看,它可以受副词“都、也、不、在(正在)、再”等的修饰,但不能直接与数量词结合。例如,你不归来,我也继续这项研究工作,决不会半途而废。

③从造句功能上看,它主要充当谓语,其后可带名词性或动词性宾语,亦可单独作谓语而不带宾语,前面可辅以状语,或后面辅以时量补语。

(2)形容词。

①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他很自在”“自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