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方工业大学会计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固定资产折旧
【答案】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进行的系统分摊。其中,应计折旧额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企业的固定资产虽然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由于使用过程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都会引起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固定资产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产的物质磨损,定资产的无形磨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引起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而引起的价值损耗应在其使用过程中用计提折旧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具体—个会计期间而言,计提的折旧额是不相同的,因而最终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应纳税额,但从长期来看,只要所得税的税率保持稳定,那么折旧方法的选用对企业的利润影响为零。
2. 商誉
【答案】商誉是指企业在购买另—个企业时,购买成本大于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商誉的入账价值-实际买价-—(被购买企业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负债公允价值-或有负债公允价值)。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不进行摊销。
每年年末,企业应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企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其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 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在将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时,应当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的,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但确认的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商誉减值损失不应超过其分摊的商誉金额,超过部分属于该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减值损失。企业应根据确认的减值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商誉减值准备”或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3.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答案】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也称作单据,是证明经济业务己经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般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取得或填制的,它是最初记录经济业务内容或完成情况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会计工作中所用的原始凭证种类有很多,如收货单、发货单、领料单、各种报销凭证、银行结算凭证等都属于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而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的经济内容,应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种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根据取得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据以登记账簿。
二、简答题
4. 简述对账与结账的主要内容。
【答案】(1)所谓对账,是在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之后,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对账的内容:
①账证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账证核对就是将各种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以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与有关的会计凭证(包括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②账账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a. 总分类账中各账户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借、贷方余额合计数,应当分别核对相符。
b. 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本期借方、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及期末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的库存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的记录核对相符。
c. 总分类账户本期借、贷双方发生额及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
d. 会计部门登记的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结存数,与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有关保管账的结存数核对相符。
③账实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a. 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核对相符。
b.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发生额及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
c. 财产物资明细账的结存数分别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核对相符。
d. 各种债权、债务的账面记录应定期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个人核对相符。
(2)结账,是在将本期内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方法对该期内的账簿记录进行小结,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并将其余额结转下期或者转入新账的过程。结账的步骤及内容:
①首先查明这些经济业务是否己全部登记入账。
②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面登记入账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处理基础的要求,将收入和费用归属于各个相应的会计期间,即编制调整分录。
③编制结账分录。对于各种收入、费用类账户的余额,应在有关账户之间进行结转,从而结束各有关收入和费用类账户。
④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结账时,应当结出各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5. 什么是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其结果应该怎样?
【答案】(1)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力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总括登记,另—方面还要在该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明细登记。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原始依据必须相同,借贷记账方向必须一致,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方法要点如下:①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应在同一时期,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又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若该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涉及一个总分类账所属几个明细分类账户,也应分别记入几个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简言之,即“同时登记”。
②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记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记账方向(借方或贷方)应相同。即总分类账户记在借方,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亦记在借方; 总分类账户记在贷方,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亦记在贷方。简言之,即“同方向登记”。
③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应与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或金额之和相等。简言之,即“金额相等”。
(2)账户平行登记之后可产生的数量关系如下: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通常利用这种相等关系来检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6. 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 如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收益?
【答案】(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①分期付息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
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分期付息、—次还本的债券,企业应当于付息日或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债券利息,同时,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当期利息收入并摊销利息调整。
②到期—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