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20美术理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历代名画记》
【答案】《历代名画记》是晚唐张彦远所著的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 370余名画家传记及作品。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2. 《李白行吟图》
【答案】《李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原藏于圆明园,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圈采用减笔技法,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李白行吟图》体现了大胆的画风,虽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
3. 窑变
【答案】“窑变”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钧窑会出现这种特殊变化,“窑变”是钧窑的特有工艺。钓瓷之所以会出现窑变现象,主要与其特定的生产制作工艺有关。这里面与钧瓷使用独有的矿物原料、不同的胎质和造型、釉料的化学组成、釉料的加工、施釉工艺和烧成工艺等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窑变现象是这些多变的工艺因素综合反映的结果。“窑变”可以使青瓷釉色上泛出海棠红、玫瑰紫之类色彩,鲜艳绚丽,打破了单色釉的局面,为后世红釉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宋代陶瓷中颇具特色的品种。
4. 舞蹈彩陶盆
【答案】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5. 曹家样
【答案】“曹家样”是对曹仲达的画的称誉,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
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6. 天津“泥人张”
【答案】天津“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创始于清代末年,创始人为张明山,他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作品取材广泛,塑造人物生动,塑与绘的结合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其艺术地位获得国际认可。泥人张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成为中国泥塑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二、简答题
7. 简述你对“画像石(砖)”的认识。
【答案】(1)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材料,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画像石是一种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石材,属于石刻,汉代最为盛行。其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社会生活等。技法有线刻、浅浮雕等。造型洗练,风格朴拙。以孝堂山画像、武梁祠画像为代表。
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属于陶砖。画像砖的图案一般用木模印制而成,也有直接在砖上刻划的。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
(2)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构图方式、形象塑造、雕刻技法三个方面。 ①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②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物象的体积消失在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
③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等。画像石最普遍的是减地平雕加阴线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剔去形象轮廓之外的部分,使形象呈浅浮雕状,然后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
8. 赵孟烦的绘画特色。
【答案】赵孟烦是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其绘画功力深厚,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认为“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9. 简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
【答案】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其美术教育观表现为:
(1)徐悲鸿认为中国画的薄弱,主要在于人物画的衰微因此,为振兴中国美术,必须倡导现
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从系统严格的素描入手,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辛亥革命之后,新美术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活跃而兴起,改良中国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见解。徐悲鸿深受康有为画学思想的影响,坚持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2)徐悲鸿在美术创作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认为要恢复师法造化就要靠写生,主题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歌颂英雄与鞭答邪恶。
(3)对中国画进行中西融合的大胆改革,将传统中国绘画的程式抛开,以素描为基础,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极少的传统技法来塑造形象,即用西方技法来改造中国画,使其作品在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上兼具西方风格与中国民族特色。
(4)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师法造化”的优良传统,又强调了艺术家的追求真理、探究人生,见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他对现实主义美术理论的贡献。
10.何为浙派? 有哪些代表性画家? 试举出儿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案】(1)浙派
浙派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最早形成于明代,钱塘人戴进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风格创立了“浙派”,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
(2)代表性画家及作品
①戴进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明代著名山水画画家。
a. 他的山水画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景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简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
b. 人物画作品有早期的《达摩六代祖师像》,花鸟画有《蜀葵峡蝶图》。
c. 戴进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享有盛誉,被某些文人画家称之为职业画家“第一”,产生广泛的影响,拥有众多的追随者,称这一派为“浙派”。
②吴伟
吴伟,字次翁,号小仙,明代著名画家。
a. 被誉为“仙人笔也”、获“画状元”,源于戴进,而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
b. 多人物山水画,用笔横涂直抹,似若随意。继承多于创造,迥出时流,画法轻松如意。 c. 代表作是《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武陵春图》,后继者被称为江夏派。
11.吴道子的绘画技法有何特点?
【答案】吴道子是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在释道人物画上成就突出。他以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人物衣褶,圆转而有飘逸之势,被后人称之为“吴带当风”。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是张僧繇的“张家样”之后一种更加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他又以焦墨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