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西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答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导致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即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下面结合图来进行分析。

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

如图所示,如果开始时的市场价格较高为P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LMC,厂商选择的产量为Q 1, 此时,厂商获得利润(对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这便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入到该行业生产中来。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增加,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下降。相应地,单个厂商的利润就会逐步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

相反,如果市场价格较低为P 3时,则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LMC选择的产量为Q 3。此时,厂商是亏损的(对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边际收益曲线的上方),这使得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减少,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减少,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上升。相应地,单个厂商的亏损就会逐步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减少为零时,原有厂商的退出才会停止。

总之,不管是新厂商的进入,还是原有厂商的退出,最后,这种调整一定会使市场价格达到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的水平,即图中的价格水平P 2。在这一价格水平,行业内的每个厂商既无利润,也不亏损,但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于是,厂商失去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动力,行业内的每个厂商都实现了长期均衡,整个完全竞争市场也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2.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案】(1)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它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①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交换方面,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商品的个人来说都相等,即

要素生产的所有商品中都相等,即

每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即。 。 。 ②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生产方面,任何一对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用这两种投入③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

3. 假定一个社会由A 和B 两个人组成。设生产某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120,A 和B 对该公共物品的需求分别为和。

(1)该公共物品的社会最优产出水平是多少?

(2)如该公共物品由私人生产,其产出水平是多少?

【答案】(1)要决定供给公共物品的最优产出水平,必须使这些加总的边际收益与生产的边际成本相等,即有:

解得:社会最优产出水平了=90,这就是该公共物品的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2)如该公共物品由私人生产,其产出水平为80。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通常没有考虑搭便车的问题。如果考虑搭便车,可以看出,一旦B 提供了80单位的公共物品,则A 可搭便车(不付钱即可享受)。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中一般的结论是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数量(公共物品的最优提供数量(公共物品若为私人物品时的提供数量。如果这个结论严格成立,那么答案可能就是0,即B 可能不提供公共物品。

4. 根据基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如果

(2)如果

行调整? 为什么?

【答案】(1)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在两商品价格、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收入给定的前提下

,这说明消费者最后一单位货币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带来的边际效用MU 1大于用来购

,消费者应该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为什么? ,其中常数λ表示货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应该如何对该种商品i 的消费数量进

买商品2带来的边际效用MU 2,于是,在总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就会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使得总效用增加。在这一调整过程中,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1消费数量的增加MU 1会下降,随着商品2消费数量的减少MU 2会增加,

最后达到

,实现总效用最大化。

类似地,如果

购买, 最后在

当消费者达到

效用最大化。

(2)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收入给定的前提下,

如果

,这说明消费者用一单位货币购买该种商品i 所获得的边际效用MU i 大于他所付出的这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λ,于是,消费者就会增加对这种商品i 的购买,使得总效用不断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商品i 的边际效用MU i 会下降,而货币的边际效用兄一般假定为常数,于是,消费者最后会达到=兄的效用最大化均衡。类似地,如果,则消,消费者则会进行相反的调整,即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增加对商品2的时实现总效应最大化。 时,表示消费者最后一单位货币收入无论用来购买商品1还是用来购买商品2,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这说明该消费者通过对这两种商品购买数量的调整,实现了费者会减少对该种商品i 的购买,使得总效用不断增加,尽管边际效用MU i 是不断下降的。最后,消费者达到

在的效用最大化均衡。 时,表示消费者用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该种商品1所获得的边际效用MU i 刚好等于他所付出去的这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λ,这说明该消费者通过对这种商品购买数量的调整,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二、论述题

5. 论述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后果和应对之策。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的信息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也就是说,有些人对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一些人掌握得更多一些。信息事前不对称容易引发逆向选择,信息事后不对称带来的后果是道德风险和委托一代理问题。

(l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那么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契约进行交易,这种交易契约的签订或市场选择导致了市场效率的降低。逆向选择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而这种不对称有两种:买方掌握信息多于卖方; 卖方掌握信息多于买方。这两种情况的代表市场是保险市场和“柠檬”市场。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最后导致购买保险的人都是健康状况非常差的; 而“柠檬”市场最后导致劣等品充斥市场。逆向选择的存在干扰了市场的有效运行,使市场价格不能正确地反映供求关系,价格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最终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