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611文学知识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余味
【答案】余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术语,形容事物的性情未尽。中国文自古就有以味喻诗的传统,许多文人学士在鉴赏文学艺术时,把味觉艺术引申到诗歌美学领域,以味作譬,阐释艺术美学中抽象玄奥的道理。自陆机《文赋》以味喻诗文之后,后继者蜂起,渐而形成中国古代文论中以味喻诗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或称之为一种很有影响的文艺理论流派一一滋味说。
2. 典型
【答案】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3. 延留
【答案】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可能的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又称余味。它是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当读完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后,其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还会萦绕脑际,其思想感情仍会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引读者再尸回想,甚至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显或隐地影响着读者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
4. 视角
【答案】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是和小说的叙述者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技巧,由亨利·詹姆斯在1907年至1909年间写的小说的分析性序言里作为小说批评的一个概念提出。叙事视角是指叙述小说作品的角度,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即作家以什么身份充当作品的叙述者,分为叙事者视角,人物视角,情节视角,读者的视角。
5. 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
【答案】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 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
本、诗歌文本等; 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6. 审美意象
【答案】审美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一个理论观点。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刘姗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把审美意象可以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阐释一种哲学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 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二、填空题
7. 罗曼. 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两个结构层次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语音层; 意义层
【解析】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是由四个异质的层次一一语音层、意义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观相层一一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语音层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意义构成的质料基础。意义层是文学作品结构整体的核心层次,语句意义和整个意义单元层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一个单独的质料层,它为整个作品奠定结构框架,其他层次都要受到该层次的决定性制约。
8. 古典文学理论认为,构成文学作品基本要素的是______。
【答案】文学形象。
【解析】文学形象是古典文学理论中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文学形象中包含了深刻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内涵,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在意蕴,同时文学形象的运用也是文学不同于哲学、宗教、科学之处,其塑造得成功与否,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三、简答题
9. 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
【答案】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
(1)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理智是指艺术创作中有意识的理性认识和思维; 情感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是有机体生物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后者是主体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体验。
理智与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活跃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对同一创作过程起作用。
(2)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过度理智遏制了情感的表达; 过多的情感抒发又显得不够理智。情感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而理智隐含在通篇的措辞中。理智让艺术作品有内涵,也使文章无新意; 情感使文章有生命,也使文
章落入俗套。偏向情感则像发牢骚,偏向理智则不切实际无个性。既是创作就不必反复强调前人总结过的,既是艺术作品就不可如写评论。将强烈的情感用委婉的表达,是考验对艺术手法的融会贯通,如适当的讽刺既不失情感,也不失理智。理智是条件,情感是血肉,虽遏制却要做到相辅相成。
因此,艺术创作中要做到合情合理,才会情理交融,从而创作出最完美的艺术境界。
(3)情感与理智关系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以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异同为例,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与理智也表现出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
①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 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一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②中国绘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中国绘画追求形象之外的意,线条与超然的色彩更能充分表达主观情感,成为东方美术造型的主要手法。
③中国绘画的审美本质在于尚意、领悟,对真实的理解是物体对应人情思后“升华了的真实”; 西方的审美本质是尚实的,他们认为造型艺术的认识必须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而理性认识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审美必须有客观依据,有准确的概念,推斥了东方的“领悟性”,重视自然的人的美感及生活体验的功用。
总之,艺术创作需要一定的情感投射,但是过分地注重情感投射而孤立理智的参与,艺术创作都是残缺的、不完满的。
10.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答案】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1)传达内容意义,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底蕴;
(2)凸现出叙述者,把其推到前台,显示个人魅力。
以明代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中的一篇小说《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立决到头缘》为例,它在讲到启家的两个媳妇听到有人在门外哭泣,准备开门去外边看时,插入了这样一段话:
正是: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若是说话的与他同时生,井肩长,便劈于扯件,不放他两个出去,纵有天大的事,也惹他不着。原来大凡妇人家,那闲事切不可管,动止最宜谨慎……
这段话与故事没什么直接关系,作为议论的成分,在故事中也是可有可无的。它的真正作用是凸现出叙述者。它通过巧妙的修辞和横插的议论使人注意到叙述声音的存在,从而注意到叙述者的存在。
1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的观点?
【答案】“文如其人”是一种风格观,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联系起来。这种观点把风格看作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流露,这是从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从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的,如杜甫、屈原、鲁迅的作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