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618新闻理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问答题

1. 简述新技术条件下新闻伦理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之策。

【答案】(1)新闻伦理

①新闻伦理是对新闻道德准则的评价与认识,而新闻道德则是指记者或媒体遵循的法律之外的行为规范。

②美国最完整的《记者守则》,即1923年由美国报纸主编人协会所制定的“报业法规,,,把新闻伦理的范围和记者自律的标准系统化,并进行了确切的表述:

责任—报纸有权利吸引及把握读者,除考虑公共福利外,不受其他的限制。

凡为法律所不明白禁止的,包括任何限制性法令知识在内毫无疑问地都有讨论的权利。

独立—除忠于公共利益外,不受一切约束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

真诚、忠实、正确—对读者的忠实,是一切报纸名副其实的基础。报纸一定要忠实。

公平—报纸不应当发表那些影响名誉或道德品质的非官方的控告,而又不给被控告者以知道的机会。报纸对自己的严重的事实错误或意见错误,不管来源如何,应作迅速而完全的改正。这是它的特权,也是它的责任。

适度—报纸如果一方面标榜高尚的道德目的,一方面又供给确实对大众有害的刺激性的犯罪的东西,就不能逃避不真诚的责备。

(2)新技术条件下新闻伦理面临的新挑战

①新技术使得新闻下作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传统新闻媒体把记者的伦理观念的行为准则放在首位。但是,在网络媒体里,并不是每一个在网上发表东西的人都遵守新闻的职业道德。对大多数没有受过传统新闻写作和新闻学训练的网民来讲,伦理道德并不重要。

②现代媒体新技术带来了新闻传输速度和时效,同时很难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平衡和简明清晰。新媒体时代,传播模式的改变既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新闻传播变得更快更错综复杂,竟争也随之变得更为激烈,这些都给传媒伦理的坚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如金庸“被去世,,事件中的所涉及的虚假传播以及可能构成的侵犯名誉权等问题,都直接指向了此事件传播中传媒伦理的缺失。

③新技术和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全球化和商业化使民族国家和国家、公民这些概念变得落伍,作为一国公民或国民的责任感在弱化。新闻的主要功能是,让公众对重大问题有知情权并参与重要决策的讨论和辩论; 但是,现代传播技术带来的新闻个性化选择,正在威胁新闻的民主参与这一核心功能。

④传统的新闻传媒的广告部和新闻编辑部中间有一堵墙,新闻和广告之间有严格界限,二者

不得混淆。但是,在网络媒体中,市场营销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和新闻采编人员,特别是后两者几乎都在一个平面工作,没有受过专业新闻学训练的网络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新闻网页的制作,很难保证这些人在网页制作过程中不渗入自己的偏见。

⑤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传统媒体的职业伦理鞭长莫及、爱莫能助。比如全景视频摄像技术可以让所有在场的人,不管是否面对镜头,都成了被曝光的对象。数字化图像编辑合成技术,可以任意删减增添事件现场的出席人物。数字化的音频技术可以利用已有的声音样本,通过技术上的重新排列,制作出包括总统演讲在内的任何足以以假乱真的声音。这些都涉及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问题。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专门调整新媒体或者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这导致了新媒体道德失范、违法、违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淫秽色情信息泛滥,偷拍侵权现象严重等,违背了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3)新技术下新闻伦理面对挑战的应对之策

①新闻记者应核实信息的可靠性,对杂乱的信息加以梳理,使公众对发生的事件有一个清醒的了解。记者必须从源头上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②利用新技术为公众利益服务。网络是为公民利益服务的最理想的扩音器,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政治议程。当前,网络己经成为一种政治辩论形式。通过网上发表言论、通过网上签名请愿和民意测验等形式有助于公民的自我表达和公民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某些议题的优先化,有助于设计行动方案以影响政治议程。

③要坚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健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推动新媒体事业发展,既要靠思想教育、道德自律,更要靠制度规范、机制约束。

④提高媒介素养,不仅对于新闻工作者,而且对于新技术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很必要的。

2. 简述世界新闻学的几大主导性理论

【答案】世界新闻学的极大主导性理论有以下几种: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它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主张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的惟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最主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地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

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但支配西方报刊的却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该理论面临的危机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2)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了某些修正、修补。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①就当日事件作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这个要求包含着三项内容:a. 新闻必须真实、全面; b. 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 c. 新闻要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②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要求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尤其是与报刊相反的观点,报刊可以不赞成,但应该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机会。

③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彼此了解、理解,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各集团的冲突,以此确保社会的稳定。

④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这是社会责任论者对大众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⑤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凡是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都要及时报道,不要漏报,更不能为了某些团体的利益或政府的压力而瞒报,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报刊自由委员会的总报告向政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a. 应该承认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包括对广播和电影的保障;

b. 要求制定反垄断法来制止新闻媒介的过度集中,保持大众传播业的竞争,同时鼓励传播行业的新投资者,以此试图维持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市场;

c. 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的政策以及政策制定的目的;

d. 必要时,政府可以创办自己的媒介以保证上情下达、政令畅通;

e. 修改当时的诽谤法和煽动法,切实保障言论自由。

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