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2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说话含糊不清1d”来诊。患者近1年来经常出现头晕、右侧肢体无力伴麻木感,一般持续10~20min后症状完全消失,未予重视。无其他病史。颅脑CT: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低密度灶。结合病史,考虑患者目前的诊断为() A.脑出血。 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分水岭梗死。
人月经周期的特点,除外() 一般为28天。 分为增生期、分泌期和月经期。 增生期又称卵泡期。 月经期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迅速下降。 分泌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6~28天。
患者男,72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说话含糊不清1d”来诊。患者近1年来经常出现头晕、右侧肢体无力伴麻木感,一般持续10~20min后症状完全消失,未予重视。无其他病史。经过积极治疗,患者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感觉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有口齿不清,饮水呛咳。准备出院,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包括() A.注意卧床休息,预防疾病复发。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 检查言语康复训练。 饮食以半流质为主,待吞咽功能完全恢复后再正常进食。 起床时最好在床边静坐10min再缓慢站起。
微绒毛最发达的部位是()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近直小管。 远直小管。 弓形集合小管。
患者女,68岁,因“天气寒冷,心房颤动,诱发心力衰竭”住院治疗。卧床休息时突然出现肢体抽搐、右侧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并出现严重感觉障碍伴失语。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致二尖瓣狭窄病史30年,高血压病史18年,心房颤动病史12年。查体:P92次/min,R20次/min,BP180/110mmHg;嗜睡状;HR110次/min。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梗死。 B.脑血栓形成。 C.脑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患者男,72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说话含糊不清1d”来诊。患者近1年来经常出现头晕、右侧肢体无力伴麻木感,一般持续10~20min后症状完全消失,未予重视。无其他病史。分析病史,患者此次发病最有提示意义的危险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