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案】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二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领导和瞎指挥。

(3)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4)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2.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b. 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外国侵略势力勇敢作战。

c.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时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历时14年,转战18省

a.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渴望。

b.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

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日后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

a. 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b. 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而,导致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b. 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第一,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理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 《资政新篇》提出按资本主义模式发展国家,但是脱离了领袖们的阶级实际,也缺乏实现的土壤和环境,不可能由农民阶级变成现实。

第二,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农民阶级无法抵御封建思想的侵蚀,革命政权日益封建化,等级、特权观念日益膨胀,内部的宗派争端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严重内耗,导致了严重的军事政治和思想危机; 未能联合其他农民起义力量; 在夺取天京后,忙于建设政权和贪图享受,未能抓住时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第三,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会等宗教迷信的危害。拜上帝教虽然在初期起到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它从根本上说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的思想和风俗习惯相抵触,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袖的实践活动与他们的理论相悖而行,导致革命队伍的思想混乱和人心涣散。

c. 未能明确地反对封建主义

一是经济上,早期坚决镇压、打击地主官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后期则“照旧交粮纳税”,变相地承认了地主的合法地位。

二是政治上,任人唯亲,王权与神权结合,逐渐封建等级制度化。

三是文化上,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先是全部笼统地加以排斥,后来则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下来。

d.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虽然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禁止鸦片走私,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分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②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十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虽然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取得这此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③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⑥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⑦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⑧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⑨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进展。

(2)取得这些进步和成就的根本原因有: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