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
【答案】(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能力的判断和信念。
(2)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措施
①获得成功经验:个体在成败上的直接体验是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授学习策略与方法,使个体获得直接成功的体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获得替代经验:个体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观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说服:重要他人对个体能力给予的积极评价,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④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功的预期水准。因此,创设宽松的氛围,降低焦虑水平,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⑤合理的归因:鼓励个体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也就是将成功归因于个体的能力,而对失败进行努力或运气等的归因,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2. 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答案】进步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兴起、成型、转折和衰落四个阶段。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该运动存在期间,美国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剧烈,对美国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美国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社会结构也更为复杂,不同集团的利益日趋多元化,使进步教育家们无所适从。尤其是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与朝鲜的战争以及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盛行,美国社会的状况已经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进步主义教育遭到更为广泛、激烈的批评。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例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过分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进步主义者所建议的做法在时间和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
过高的要求。
(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3. 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案】(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4. 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1)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他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实质上是对脱离JL 童而由成人决定的、外在的、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的纠正。
(2)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3)杜威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那就是引导新生一代适应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案】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与民主并举,
,并主张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判断一切社会问题,建设中国的视为“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真教育”。海内外相呼应,浑然一体。由于中国科学社的努力,科学教育蔚为社会思潮。“五四”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波助澜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表现为两方面: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 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等方法的应用。
科学教育思潮和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进步的促进表现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十分流行的研究手段; 各种新教学方法如道尔顿制等的试验广泛开展; 高校中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开始设置。
6.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答案】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其“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
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心动力。而且,“心、脑、手”这三种基本能力的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各自的规律性,“支配每种才能发展的规律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
在这方面,裴斯泰洛齐从应使学生在道德、知识、身体和劳动技能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主张在初等学校教育阶段,应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同时,裴斯泰洛齐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认为如果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依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则必定能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3)以教学程序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协调为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是裴斯泰洛齐毕生都在探讨的重要课题。他认为,要使教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学化,首要的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从清晰的表象到确定无误的概念。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依循这三个阶段进行的。他说:“教学首先把混乱、模糊的感觉印象一个一个地呈现到我们的面前,然后把这些孤立的感觉印象以变化的姿式放到我们眼前,最后把它们跟我们早先己有的整个系统组合起来。清晰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裴斯泰洛齐主张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调动儿童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认识到人的理智中的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诚然,由于时代的限制,裴斯泰洛齐对人的心理的理解还不是真正科学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唯心论缺陷,但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毕竟不仅成为他自己关于人的和谐发展论、要素教育论、简化的教学方法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对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教育心理学化之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7. 简述古代阿拉伯教育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教育的影响。
【答案】(1)阿拉伯人在7世纪兴起之初,其文化教育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在历史上比较短的时间里,他们竟然后来居上,建立起“一种融合了犹太文化、希腊一罗马文化和波斯一美索不
,使自己在文化科学的成就上达到了引人注目的高峰。这在很大程度达米亚文化传统的混合文明”
上得益于阿拉伯国家的许多哈利发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朗的文化教育政策。他们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因此,阿拉伯人就能在继承东、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与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