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型关大捷

【答案】平型关大捷是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五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和物资,毁敌汽车和马车300余辆。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通过这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惟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2. 百日维新

【答案】百日维新是19世纪末清政府进行的维新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即日开始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有:①经济方面:a. 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b. 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

c. 设立全国邮政局,d. 改革财政,筑铁路,开采矿产;裁撤驿站;编制国家预算。②文化教育方面:a.

改革科举制度;b. 设立学校,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c. 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③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精练海陆军。④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新政范围很广泛,对旧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且开始推行某些新制度。

3. 《钦定宪法大纲》

【答案】《钦定宪法大纲》是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规定皇帝有颁行法律、召集及解散议院、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宣战议和及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及发布命令等权力,并总揽司法权。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该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这对于培养近代化的法律意识具有一定的意义。

4. 湖北军政府

【答案】湖北军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湖北起义武装的军政机关,又称武昌军政府、武昌都督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立即成立湖北军政府,强推原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为都督,设参谋、军令、政事、外交四部。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被各省公认为临时中央军政府。曾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等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政策和法令。在组织汉口保卫战中,有力地抵制了清政府的镇压。1912年4月,随着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而撤销。

5. 延安整风运动

【答案】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

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6. 中东路事件

【答案】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7月中苏之间因中东铁路归属权问题而爆发的武装冲突。起因是东北当局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收回,将苏联职员遣送回国。苏军与东北军发生武装冲突后,国民政府对苏宣战。苏军胜,12月,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7. 东北易帜

【答案】东北易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的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8. 都统衙门

【答案】都统衙门是指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于1900年7月30日成立的对天津及附近的静海、宁河等县实行军事统治的机构。都统衙门全称“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由俄、英、日、法、美、德军官各一人组成的六人委员会(初为俄、英、日军官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领导,下设秘书处、巡捕局、会计处、军事部、司法部等。《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撤出北京和天津城区。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正式收回天津,都统衙门长达两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二、论述题

9.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1)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

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的不同之处:

①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

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②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3)原因:

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②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10.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特点。

【答案】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殖民者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侵略,这种侵略有着明显的演变特征。

(1)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和以资本输出、商业侵略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这两个侵略阶段都是为实现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掠夺中国的财富为目的的。其中,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包括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土地成为商业侵略的根据地,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等各种特权实现的;商业资本输出阶段主要实通过一些国家的商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实现的,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

(2)《马关条约》签订后,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继续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同时,还通过在华开矿山、修铁路、投资建厂、奴役性的贷款等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把中国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在中国的京津地区派兵驻守,中国的官僚机构已经受到侵略势力的左右,《辛丑条约》等更是使得中国的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

11.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

【答案】(1)武昌起义爆发后,实际上受袁世凯控制的北洋六镇新军不服从清政府调遣,行动迟缓,清政府在内外压力之下只得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逼迫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内阁,掌握军政大权,同时解散皇族内阁。

(2)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以谈判为幌子,同时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对革命党及打击又拉拢,使南方革命阵营就范并达成协议:一旦袁赞成共和并迫使清帝退位,革命阵营便推举袁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3)在孙中山归国之前,革命阵营内部,包括黄兴等革命党人对袁妥协已成定局。孙中山回国后,经过种种努力也未能改变这一局面。袁世凯从南方革命阵营获得妥协承诺后,立即以利诱和“兵谏”的双重手段进行“逼宫”。清政府迫于无奈,只得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清帝退位。接着,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表示承认共和政体。2月13日,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4)孙中山辞职后,给临时参议院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等三项条件,企图使袁世凯离开北京,置于南方革命党人的监督和法律约束之下,并派蔡元培等专使去北京迎接袁南下就职。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