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住院医师医学检验科Ⅰ阶段题库>血液和风湿病科题库

问题:

[单选]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正确的是()。

A . 造血干细胞中CD8+T细胞明显减少
B . T辅助细胞Ⅰ型(Thl)比例增高
C . 患者体内IFN-γ水平下降
D . 骨髓中CD34+细胞增加
E . 骨髓中造血细胞减少,基质细胞正常

患者,男性,34岁,手术后出现表情淡漠,嗜睡,烦躁,腹胀,心跳加快,心电图早期T波低平、双相倒置,继之ST段下降、Q-T间期延长和U波出现,属()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重度缺水。 中度缺水。 轻度缺水。 儿童皮肌炎多发生在() 1岁以前。 2岁以前。 3岁以前。 7岁以前。 10岁以前。 囊性水瘤多发生于()。 头面部。 颈部。 腋窝。 胸壁。 腹股沟。 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须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及辅助设备的组合称之为() 测量仪器。 测量机组。 测量实物。 测量设备。 经淋巴系统蔓延的病原菌是() 链球菌。 葡萄球菌。 淋病奈氏菌。 沙眼衣原体。 结核杆菌。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①造血干细胞缺陷,骨髓中CD34细胞是"类原始细胞",数量下降(D错误);②骨髓微环境异常,除造血细胞减少外,还有基质细胞破坏(E错误);③免疫异常,CD8T抑制细胞功能增强(A错误),INF-γ是造血负性调控因子水平增强(C错误)。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