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15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案】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要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 实事求是
【答案】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二、简答题
4.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案】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包括:
(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根据这一规律,当上层建筑不适合基础的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2)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体制)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是: ①党政不分,既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又影响党对大政方针的领导和自身的建设;
②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
③干部制度不健全,在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免、奖惩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能促使干部尽职尽责地为社会服务;
④法制不完备,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存在;
⑤权力过分集中,社会主义民主发扬不够充分,人民群众不能对政府各部门其成员进行有效监督等。
(3)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革除这些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各、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5.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答案】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不一致,这种矛盾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表现更为突出。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成为革命事业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有:
(1)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党的建设,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才能搞好党的建设,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毛泽东指出,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把党员教育和锻炼成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提出的思想建党的原则对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结合。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4)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将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三大作风是中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
(5)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1942年延安整风开整风之先河。其主要内容是反对
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和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一批评一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6.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答案】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具体表现为:
(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2)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求在统一的民族大家庭里,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合作;
(3)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时,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7.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答案】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力一,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8.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答案】(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这里,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己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己经确立,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因而具有以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