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0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判断题

1. 若中央银行仅仅关心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当石油价格外生性增长时,中央银行应该增加货币供给。( )

【答案】F

【解析】增加货币供给必然会推动总需求的扩张,这时石油价格上升意味着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两者的均衡意味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这不符合中央银行维持价格水平稳定的目标。

2. 资本成本包括生产上的原材料费用、资本磨损费用和资本价格的波动。( )

【答案】F

【解析】资本成本取决于资本的价格、利率、资本价格变动以及折旧率。

3. 合意资本存量是厂商愿意在长期中拥有的资本量, 但它因人而定,目前没有评价标准。( )

【答案】F

【解析】合意的资本存量取决于资本的边际产出与资本的租金成本。

4. 相机抉择是积极的政策,遵循规则是消极的政策。( )

【答案】F

[解析】相机抉择与遵循规则的政策,与积极的政策和消极的政策,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二者没有必然联系,一项相机抉择的政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5.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容易导致银行系统很快出现大面积坏账。( )

【答案】T

【解析】通货紧缩使得企业的产品普遍性滞销,收入状况恶化,影响对银行贷款的归还,从而使银行系统产生大面积的坏账,更有甚者,如果贷款抵押品因通货紧缩而价格下降到贷款额以下,可能会出现企业拒绝还款,银行只能靠拍卖抵押品收回部分额度的现象。

6. 有时候会出现GDP 折算指数增加而实际GDP 下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名义GDP 不一定上升。( )

【答案】T

【解析】GDP 折算指数一名义GDP 实际GDP ,当实际GDP 下降时,若名义GDP 保持不变或者增加,都会导致GDP 折算指数的增加; 当名义GDP 下降,但是下降的速率小于实际GDP 下

降的速率时,仍会导致GDP 折算指数的增加。因此,根据题中条件不足以判断名义GDP 的变化方向。

7. 如果中央银行适当地利用政策手段,它能够使经济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

【答案】F

【解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中是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

8.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完全相同。( )

【答案】T

【解析】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实际通货膨胀率总会被人们预期到,用通货膨胀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就会失效。当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时,公众会很快预期到这种变化,并反映到自己的经济决策中,所以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率的变化对就业量和产出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人们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始终与通货膨胀的实际值相一致,即使在短期内,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会很快调整到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水平,所以政府无法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

9. 在费雪的两期消费模型中,利率上升意味着储蓄的回报率提高,但储蓄不一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 )

【答案】T

【解析】储蓄是否增加不仅取决于利率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利率上升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一般来说,对低收入者而言,利率提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储蓄会增加; 但对高收入者而言,利率提高则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储蓄会下降。因此,当利率上升时,储蓄的变化方向不确定。

10.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如果中央银行公开宣布提高货币增长率,结果会是失业率不变而通货膨胀率上升。( )

【答案】T

【解析】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只要政策能够被公众预期到,那么政策就是无效的,提高货币增长率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影响,只会导致物价的同比例上升。

11.投资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

【答案】F

【解析】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自有资本(普通股股本、无偿还期的优先股股本、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资本储备金、其他准备金等; 债务资本)、存款业务、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占用资金等。投资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2.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达到。( )

【答案】F

【解析】实际货币供给。=MlP,这里M 是名义货币供给,M 增加时m 是增加的。但是,当价格水平P 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m 减少。

13.失业保险可以降低失业率,因为它可以帮助工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答案】F

【解析】失业保险并不能帮助人们更容易地找到工作,失业保险的存在会使处于失业中的人们并不那么急切地去找工作,从而可能会增加摩擦性失业。

14.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其他条件相同,消费数量与人们的寿命成反比。( )

【答案】T

【解析】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可表示为,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寿命越长,消费数量就越少,两者成反比例关系。

15.计算GDP 折算指数时,进口产品价格的变动不予考虑; 而在计算CPI 时,则应当考虑进口消费品价格的变动。( )

【答案】T

【解析】GDP 折算指数计算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国国内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不包括从国外进口的物品和劳务; CPI 反映的是消费者消费价格的变化情况,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因此从国外进口的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也影响CPI ,应考虑进来。

二、选择题

16.假设某国某年出现严重自然灾害,使当年所有农作物产量锐减,则会出现( )。

A. 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的滞胀现象

B. 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的经济衰退现象

C. 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的滞胀现象

D. 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的经济衰退现象

【答案】A

【解析】在严重自然灾害使农作物产量锐减时,会对总供给造成冲击,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一方面使农 产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使供给减少,从而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衰退,出现滞胀,即 经济停止增长和通货膨胀并存。

17.扩张性则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