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二)16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三)27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四)37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五)52

一、名词解释

1. 岳麓书院学规

【答案】《岳麓书院学规》是清康熙五十六年李文熠为岳麓书院山长时订立的学规,载《恒斋文集》。它共有八条:①既以读书为业当“竞分寸之阴”,不收“縻廪粟而耽棋牌者”,禁止醵钱群饮,猜令挥拳,牵引朋淫,暗工刀笔等行为:②友朋之间当敬而能和,不留一言不合,怒气相加者:③学生应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须端坐辩难,反复推详,教师所不晓者,则以待四方高明; ④无论学内、学外者,每月各作三会(三次考核),由师批改,倘或未当,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 ⑤“四书为六经之精华”,须逐字玩味,对师之讲授,倘有疑处,可即与之相商; ⑥学问务在身通六籍,然亦当博洽而旁通之,不可画地自限; 切忌“摘其堂皇冠冕之语,汰其规切忌讳之句”,而“自矜通儒”; ⑦学者欲通世务,必须看史; ⑧《书》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故学问思辨,必须以力行为归。《清儒学案》概括为:为人注重于“立身、敦品、养性”; 治业则注重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

2. 经今古文之争

【答案】经今古文之争是汉代儒家经学两大派在学术和争立学官问题上的争论。一派所依经籍为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的,故称经今文学; 另一派所依经籍据称为发掘出的先秦古文字本,故称经古文学。两派所据经籍,小仅书写字体和字句篇章不同,在治经观点方法和传经学统宗派上亦不同。经今文学师传严守师法家法,重在探索经籍的“微言大义”,为汉政权服务。经古文学重在训话考索经籍文字典故。前者把持西汉太学,先后立博士14家,后者多在民间传授。西汉末年,刘散议立经古文学官,招致经今文学博士激烈反对,两派之争自此开始。新莽时和东汉初,经古文学几度跻身博士之位,亦均未能成为官方显学,但在学术上则逐渐居于上风。东汉末年,郑玄不守经今古文的家法,博学多闻,以经古文学为主干,并吸收经今文学某些观点而遍注群经,参互各说,以成一家之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学的统一,经今古文之争遂告一段落。

3. 西南联合大学

【答案】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内迁的3所大学联合组建的国立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七七事变后,教育部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联合组成临时大学。1937年8月临时大学筹备会在南京成立,11月1日,在长沙正式上课,共设文、理、工、法商4个学院,17个学系。校本部设在原圣经书院德涵女学旧址,文学院设在南岳,校务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常务委员会主持,年底战火逼近长沙,又西

迁云南昆明。1938年4月抵达昆明后,改“西南联合大学”名,5月4日正式开学,同年秋增设师范学院,附设师范专修科,增设航空工程学系以及电讯专修科,1939年又设立先修班和进修班。1940-1941学年,发展为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学院,26个学系,2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有教师350多人,学生3000多人。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誉为人后方的“民主堡垒”,发生过震惊中外的“一二·一”反内战、反暴行、争取民主运动。1946年5月,联大宣告结束,各校分别返回平、津原址复校。

4. 焚书坑儒

【答案】焚书坑儒是秦代统制文化学术、镇压知识分子的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抨击秦不师古,而废分封之举。丞相李斯予以驳斥,认为古今异治,三代之事不是法。进而建议:史书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所有《诗》、《书》及诸子百家书,一律上交守尉焚毁,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此议获准,于是民间所藏书籍多被付之一炬。次年,有侯生与卢生相与攻击秦始皇,后逃亡,始皇闻之大怒,使御史拿问诸生,将其中犯禁的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及儒士坑于咸阳,并告之天下。后世多认为这是秦代暴政的一条主要罪证。

5. 陕北公学

【答案】陕北公学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干部的学校,1937年成立于延安。其任务是对于知识青年给予“对抗战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主要是培养行政干部、民运干部和文化工作干部,学习期限为2~3个月,校长是成仿吾。陕北公学的课程是叮分军事七分政治,科目有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工作、游击战与军事常识、时事讲演等。1941年与女大等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陕北公学从1937年到1941年四年之中培养了一万多名干部分赴华北、华南、华东各抗日前线。

6. 《教育独立议》

【答案】《教育独立议》是我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论述教育问题的一篇文章,写于1922年。他认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教育事业须超然于各派政党、各派教会之外。为实行超然教育,他提出下列办法:①“分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区内各项教育都由大学办理; ②“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教育部“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③大学不设神学科。“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

这些观点成为1927年一度试行“大学区”制的思想依据,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他反对军阀分子控制教育,希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更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

二、简答题

7. “教,政之本也; 狱之末也”表达董仲舒什么教育思想?

【答案】“教,政之本也; 狱之末也”是汉朝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的论述,表达了他重视儒家学说,强调儒家道德教育的思想。

(1)“教,政之本也; 狱之末也”。政教即德教,是软的一手; 狱即刑罚,是硬的一手。两手软硬兼施,本末并用、缺一不可,但又非平均用力,而是德主刑辅,共同服务于政,充当政的工具。

(2)董仲舒强调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他几乎把一个国家的治乱兴废都归之于礼乐教化。他强调政治上首要的事情就是“德教”。王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他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指出要用“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对人民加强思想统治,使他们自觉地听从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达到“变民风,化民俗”、“万民正”的目的。他认为如果不在政治统治中强调教育的作用,民众就会为了追求利益,挺而走险,便会形成如同洪水一样的灾难。教育就是要起到提防社会“奸邪”的作用。

8. 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

【答案】(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能力的判断和信念。

(2)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措施

①获得成功经验:个体在成败上的直接体验是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授学习策略与方法,使个体获得直接成功的体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获得替代经验:个体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观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说服:重要他人对个体能力给予的积极评价,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④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功的预期水准。因此,创设宽松的氛围,降低焦虑水平,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⑤合理的归因:鼓励个体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也就是将成功归因于个体的能力,而对失败进行努力或运气等的归因,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9.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现实意义何在?

【答案】陈鹤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主张中国儿童教育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采取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儿童的朋友; 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他的“活教育”理论是其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而“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