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南师范大学872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需求? 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案】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人们在一定时期可以各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他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多些,则以其他形式(如实物资产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拥有的财富就会少此。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比方说1万元钱放在手中哪怕10年也仍只是1万元)。人们宁可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也不把货币换成能带来收入的资产,按凯恩斯的观点,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1)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那么就不会需要留有闲置的货币。如人们的货币收入通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2)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

(3)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所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2. 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与功能财政政策有何区别?

【答案】(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按历史发展阶段主要分两种:①年度平衡预算要求实现每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②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即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顶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补衰退时的赤字,实现整个周期盈余与赤字相抵。功能财政思想则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可根据反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则政政策的正确制定与执行。

(2)平衡预算财政与功能财政思想的共同点是,两者的目的均是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 (3)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后者则不强调这点,而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可见,功能则政思想是对平衡预算则一政思想的否定。

3.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能否反过来说,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答案】在消费函数c=α+βy 中,边际消费倾向是β,平均消费倾向是,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一定递减,但是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不一定递减. 因为当收入y 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即使不变,平均消费倾向也会递减。

4. 为什么要讨论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移动?

【答案】在IS-LM 框架中,引起IS 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等的变动都会使IS 移动,而实际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变动都会使LM 移动,这些移动都会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例如,政府减税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消费支出水平就会上升。再如,汇率变动,比方说本国货币贬值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会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使净出口增加,IS 曲线也会向右上方移动。同样,在价格水平不变时增加名义货币供给或减少名义货币需求,或者在货币名义供求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都会使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在诸多使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中,西方学者特别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并且不同斜率的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相交,可清楚地表现出财政政策的效果。同样,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收入增加,并且不同斜率的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相交,可清楚表现出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此,西方学者常常用IS-LNI 模型作为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简明而直观的工具。这也可以说是西方学者讨论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5.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

【答案】(1)索洛增长模型的技术进步和稳态

索洛增长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又称新古典增长模型。在新古典的理论中,基于总量生产函数

增长核算方程,即:

其含义为: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这实际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定。测定的结果发现,产出的增长减去全要素投入的增长之后,有一个剩余,即索洛剩余。新古典经济学家把这个剩余归因于技术进步。即经济增长率由劳动力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和技术进步三者构成。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

,经济增长(y 为产出,K 和N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A 为技术水平),二是技术水平(A}。根据该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出被认为有两个源泉:一是投入要素(K 和N )

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因此,在稳态下,k 和y 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根据上述定义,要实现稳态,即

本的广化。

(2)技术进步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路径

①如果存在技术进步,在资本一劳动比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均产出将会增加。函数y=f

,从而储蓄函数将会从sf (k )增加为sg (k )(k )将会增加为y=g(k )。

②如果k 固定不变,由可以推导出,sg (k )曲线和(d+n)k 直线的交点肯定会在一个更高水平的k 上。从而,在新的稳态均衡状态下,人均储蓄将会增加,资本一劳动比率将会变大,人均产出也将会增加,如图所示

. ,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

图 具体的稳态均衡

③如果存在技术进步,储蓄水平和投资比率都将上升,直到资本一劳动比率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为了达到更高水平的最佳资本一劳动比率,必须进行更多的投资,从而资本投资比率将会在转变过程中上升。新的稳态调整的时间路径如图所示。

图 新的稳态调整的时间路径

6. 试述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含义。

【答案】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含义主要有:

(1)经济增长是国家储蓄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人们会感到至少不必为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