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知识结构,学习策略,行动研究

  摘要



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实力将取决于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也将处于基础和优先发展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任务刻不容缓。其中,学困生问题,是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普及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已经成为教育界以及心理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暂时存在困难导致学业水平相对低落的学生,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因而使用单一的标准来界定学困生也是相当困难的。就学生个体而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以及环境的差异都可能导致学习出现困难,而在学校教育中,智力水平的差异则是完全可以忽略的。经研究发现,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成因有三个:在学习中存在着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的低落;数学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知识、经验零散,缺乏必要的逻辑性;学习策略有欠缺,主要表现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的欠缺。本文从心理因素、知识结构、学习策略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深入分析了高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难的原因,然后在行动研究中探索出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最后运用于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并为数学教育与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尽管仅以分数为标准界定学困生是不合理的,但我们在这项研究中使用这种方法仅对高中数学学困生进行初步地划分,进而在行动研究中具体研究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具体做法是:首先深入了解每一位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从心理因素、知识结构与认知策略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学习中产生困难的因素。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记录这些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转变情况,因人而异地制定帮困计划,及时有效地实施转化策略。
另外,笔者还针对学困生不同的情况,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和细致入微的讲解,增强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培养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能力,激发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挖掘学习潜能;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指导,有的放矢地抓住学困生的薄弱环节,因材施教;通过开展合作互动学习和一帮一学习小组活动,在班级中营造适宜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困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笔者通过对任课教师、家长及本人的访谈交流,逐渐改善学困生学习的外部动机,并不定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本文的最后,笔者通过一个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本项研究的理论观点,同时为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四条实践经验,即(1)教师首先要端正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2)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3)教师要辅助性地进行课外辅导与小组合作学习;(4)学校领导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