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周家样
【答案】周家样指唐代画家周昉所画的宗教人物形象。“周家样”的出现标志着周昉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己超越了张首,同时也表明了周昉的画艺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其特征为“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被后世广为承传为“水月观音”之体,成为广为流传的佛画样式。
2. 曹家样
【答案】“曹家样”是对曹仲达的画的称誉,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3. 齐白石
【答案】齐白石,原名齐纯芝,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书工篆隶,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主张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代表画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4. 曹衣出水
【答案】“曹衣出水”指的是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5. 顾陆
【答案】顾陆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恺之、陆探微_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顾恺之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陆探微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代表作有《萧史》、《木雁》等。
6. 林风眠
【答案】林风眠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从事油画创作,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
索,采用水墨、水彩、水粉在纸上作画,题材多样。其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风格独树一帜。
7. 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8. 雕漆
【答案】雕漆是唐代创造的漆器新产品,它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做法现在通称剔红。
二、简答题
9. 简述赵孟倾的绘画理论。
【答案】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他博学多识,在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
(1)“作画贵有古意”
赵孟頫曾言:“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他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的画风。赵孟頫打出复古的旗帜并不是真的要恢复古代(晋唐)的画风。“古意”的真正意图是通过一种理想的审美标准去打破南宋以来越走越狭隘的院体画画风。
(2)“书画同源说”
赵孟頫强调书画同源,提倡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书画同源说”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 另一方面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后者就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书法的地位提高以来,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雅戏。一旦将书法与绘画的本源统一起来,就直接否定了画工和工匠的创作。这样一来,只有士人,也就是有文化、有功名的人作的画才算得上是画。换句话说,只有文人画这一种画体。由于赵孟頫在艺术上的地位,使得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众多画家(文人十大夫画家)的推崇。甚至形成了元代文人画的一个创作图式,那就是以书入画。所谓以书入画就是将书法的表现手法融入绘画创作中去。无疑,赵孟頫“书画同源”的理论对元代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代表作《秀石疏林图》就体现了他的“书画本来同”的理论主旨。
赵孟頫的绘画实践和艺术主张集中体现了元代文人画在继承宋金基础上的新发展,对当时和
后世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10.山水画的精神和功能是什么?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1)山水画的精神
①它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常长的长卷。
②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 ③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功能
①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山水画的目的在于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不但要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物象,还要用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国土家园的感情。
②山水画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表现了山水画中的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
③解决“君子”仄烦世俗事物而又留恋功名的矛盾,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这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的,他认为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山石林泉胜景是“君子”所向往的,但他们不愿因渴慕自然风光而远离君、亲,面对山水画就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美,用观画代替欣赏自然真景。
11.请简述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答案】秦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憧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其艺术特色是:
(1)总体布局上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3)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4)妆彩粉饰,俑最初是着色的,如恺甲俑身穿绿色或红色短袄,领15袖口镶紫色或粉蓝色花边,深蓝色短裤,黑鞋,显得人物形象丰富多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