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真理与价值
【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2)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2.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3. 经济基础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4. 垄断
【答案】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5. 资本的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C :V o
6.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要彻底消火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直至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着极其繁重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是: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等。
7. 经济全球化
【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开始在全球范国内进行组织,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到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则大大加快了。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表现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3)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8. 资本积累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本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9. 自由
【答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在必然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
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J 魄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10.共产主义
【答案】(1)共产主义是指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2)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答案】(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3)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2.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答案】(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b. 任何上层建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 c.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