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医学高级)题库>第六节原虫病题库

问题:

[单选] 疟疾的典型临床症状(发热、寒战、出汗)是由于()

A . 毒素所致
B . 疟原虫的量较多所致
C . 疟原虫寄生在肝细胞内生长所致
D . 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及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后引起的异型蛋白反应所致
E . 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生长所致

患者男,40岁,间歇性中上腹痛1年,程度轻,可自行缓解。上腹痛再发10h,病前进食特辣火锅,腹痛逐渐加重不缓解,恶心,8h前曾排黄色成形便1次。查体:T37℃,P80次/min,R14次/min,Bp110/70mmHg。步入诊室,轻度脱水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淤点。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不大,未闻及肠鸣。

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提示: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白细胞12.8×109/L,红细胞4.60×1012/L,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100×109/L;尿及粪常规正常;腹部B型超声:胆囊结石,胆总管上段略增粗,胆总管下段及胰腺因肠胀气,显示不清;胃镜:浅表胃窦炎;肝、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正常;血糖10.5mmol/L;血淀粉酶超过正常值2倍,尿淀粉酶超过正常值5倍,心电图正常。)。 患者男,52岁,维吾尔族,因“双下肢起皮疹、溃烂3年伴双下肢水肿1年”来诊。查体:双下肢可见散在分布的紫蓝色的指甲盖大小的斑块;部分皮损表面可见米粒至甲盖大小的溃疡;双下肢压凹性水肿。目前研究的此病发病机制中,非热点是()。 A.基因易感性。 地理因素。 内分泌因素。 种族因素。 病毒感染。 女,31岁。已婚,近2个月来月经紊乱,血皮质醇浓度36μg/L,尿游离皮质醇118μg/24h,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单纯性肥胖。 B.肾上腺皮质增生。 C.慢性乙醇中毒。 D.长期口服女性避孕药。 E.妊娠。 患者男,52岁,维吾尔族,因“双下肢起皮疹、溃烂3年伴双下肢水肿1年”来诊。查体:双下肢可见散在分布的紫蓝色的指甲盖大小的斑块;部分皮损表面可见米粒至甲盖大小的溃疡;双下肢压凹性水肿。为明确诊断首先最应该做的检查项目是()。 A.双下肢血管造影。 真菌涂片及培养。 细菌培养。 组织病理学。 血常规。 女,58岁。丙基硫氧嘧啶治疗1.5年后甲状腺较前缩小。T3抑制试验:3小时抑制率>50%,24小时抑制率>50%,24小时抑制率 A.停用丙硫氧嘧啶。 B.改用手术治疗。 C.改用放射性131I治疗。 D.丙硫氧嘧啶维持剂量。 E.增大丙硫氧嘧啶剂量。 疟疾的典型临床症状(发热、寒战、出汗)是由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临床表现符合异型蛋白反应。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