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818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会扎堆于国际大都市?
【答案】国际金融中心扎堆于国际大都市,其区位引力由四个连锁特征组成:
(1)国际金融中心内的商业组织特征
这里公司集聚,而公司间的交往及相互信任宜于促成诸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产生。公司间通过竞争和比较,促进其绩效的改善。
(2)国际金融中心内部的市场多样性
随着规模增大,市场多样化,使金融企业在市场进入和退出中具有灵活性。同时利于其建立社会网络,快速接受和处理信息。
(3)国际金融中心的文化
国际金融中心的文化包括专业人员集中,相互信任,信息汇聚等。
(4)动态外部规模经济
动态外部规模经济包括:分享操作金融市场的固定成本,产品创新可能性的加强,签词合同可能性的增加,相关服务(如会计、法律和计算机服务)的引力等。在此设立公司可降低获取这些服务的成本。
2. 试述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2)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①将产业政策从对具体产业和部门的干预政策转向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一般性的调节政策,目的在于间接地促进整体的经济竞争力。
②将政策转向支持出口导向的生产,使地方经济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从而获取更大的比较效益。
③重视区域政策,通过帮助一个国家的落后地区或者一个地区中的落后国家,来降低乃至消除地区间发展的差异。
④提高产业部门的技术能力以促进竞争力,支持现有企业的私有化和重组,对中小规模产业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制度上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就业稳定、经营灵活、富有朝气等优势。
全球化需要政府发挥新的作用,需要私人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全球化同时需要更加有力和精明的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市场体系的建立、管理和维护。
3. 何谓极核式空间结构?
【答案】极核式空间结构是由于增长极一经形成,就会对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分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增长极的投资环境优于区域中的其他地方,投资的收益率高,发展的机会多,因此,就对周围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于是,就产生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聚的极化过程,并带来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向增长极集中,从而导致区域的空间分异,形成了极核式空间结构。
4. 简述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答案】(1)企业增长的战略
企业增氏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具体情况如下:
①横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该类增长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
a. 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b. 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c. 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②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 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③多样化
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由于横向一体化己涉及同类产品的多样化,纵向一体化己涉及相关但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多样化,所以这里的多样化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
(2)企业增长的方法
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合并和合资等)。
①内部发展是现有企业(公司)通过新股票发行或自身资金积累,而扩大现有生产规模,或建立新厂、新的部门、新的子公司等;
②外部发展主要是合并。合并是指一企业获取另一企业的资源且无人抗争的过程。如果被合并的企业进行抗争,则称此过程为兼并。
5. 分析技术创新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格局变化有何影响?
【答案】(1)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的原因
①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科学研究、理论创新、
产品的研究开发、试制、技术定型、工业生产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智力资源的投入,因而要求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
②技术创新面临着技术开发失败、市场对新产品不予接受或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形成有效规模来支撑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等风险。因此,技术创新又要求有较强的承受风险的实力。
(2)技术创新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①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一旦技术创新取得成功,就会对当地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显然,技术创新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会高于其他地区。而且,技术创新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导致技术创新的要素(如追求潜在超额利润的企业家、追求成功的科技人士、面临发展竞争压力的政府等)往往集中在具
备创新条件的地方,于是产生技术创新行为与过程的正向循环,技术创新在少数地方不断地强化。
②加大区域内部产生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
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存在较多的困难,技术进步比较缓慢。因此会加大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如果没有外来力量(如政府的干预,经济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发生大的变化),这样的经济格局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的。
6. 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的理论观点。
【答案】泰勒将空间分为地方、区域、全国和多国四种尺度。公司在由地方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二种门槛。每跨越一次门槛,便引起一次组织变形。在跨越门槛中,公司活动空间(物质联系空间)的跨越最为快捷,其次为信息空间(信息联系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这个发展过程始于新公司的建立和相关区位决策的制定。许多早期研究表明,公司建立者的家乡、现存工业集聚地易于成为这些区位的选择地。工业集聚地由于技术创新汇集,更利于创造数量众多的企业家; 集聚地风险较低,促进企业家在此经营; 集聚地常具有较人的市场,也利于公司快速增长。
公司建立后,公司的活动空间、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限于当地。在活动空间带动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外扩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组织变形。组织变形组成发展过程中的门槛和障碍。如果公司不能够或不愿意进行必要的组织变化以跨越特定的门槛,不仅其活动空间、而且其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将停滞。按照这种不同部门建立的风险差异和公司扩张的空间环境,泰勒概括出理想化的公司空间扩张模型。
7.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答案】服务业一般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主要是从事信息和管理或服务职能的经济活动。广义的服务业是指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所有经济活动,实际就是第三产业; 狭义的服务业是指为个人或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活动的行业。根据其性质不同,营利性服务业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1)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服务业。
这类服务业具有零售业的特征,由各种店铺组成,如理发店、美容院、洗衣店、照相馆和修理店等。因此,区位布局也类似于零售业,即尽量接近消费者。
(2)以企业(或行政机关等办公机构)为对象,是为其提供运营活动产生的服务性需求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