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702化学之分析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所谓谱线的轮廓是下列哪个变化的关系?( )
A. 吸收系数随频率的变化
B. 吸收系数随波长的变化
C. 谱线强度随频率的变化
D. 谱线强度随波长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吸收系数对频率作图所得曲线称为谱线的轮廓。
2.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
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
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
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在配制被测组分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时,常加入的反应试剂、缓冲溶液、溶剂等都可能对入射光产生吸收,因为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因此,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以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3. 判断两种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时,应采用( )检验。
A.F
B.t
C.Q
D.G
【答案】B
【解析】判断两种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时,应采用t 检验;判断两组分析数据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时,应采用F 检验;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时,应采用Q (或G )检验。
4.
某化合物在质谱图上出现
于
A. 烷烃
B. 酮
第 2 页,共 51 页 57的系列峰,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出现如下吸收峰:小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
C. 醛
D. 酮或醛
【答案】D
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 )、单色器、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B. 空心阴极灯
C. 原子化器
D. 辐射源
【答案】C
【解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6. 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区出现两个吸收带的是( )。
A. 乙烯
B.1,4-戊二烯
C.1, 3-丁二烯
D. 丙烯醛
【答案】D
【解析】因为只要丙烯醛有杂原子,
有的跃迁。
7 多选)
.,在滴定曲线上出现两个突跃的是(下列溶液以NaOH 滴定或以HCl 溶液滴定时( )。
【答案】ADE
【解析】先查出各物质的离解常数,
用
判断。
8. 在1900〜3600区域测量某一分子的吸收光谱,使用光源的最佳选择是( )。
A. 钨灯
B. 氛灯
C. 汞灯
D. 空心阴极灯
【答案】D
【解析】(1)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根据特定物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它的光源主要有:空心阴极灯(HCL )和无极放电灯(EDL );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 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它的光源主要有:①可见光光源,最常用的可见光官员为钨丝
第 3 页,共 51 页 来
灯;②紫外光源,多为气体放电光源,如氢、氘、氙放电灯及汞灯。(3)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简称“IR”,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400〜4000cm1)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对各种吸收红外光的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法。它的光源主要有硅碳棒或能斯特灯。
9. 在沉淀滴定法中,莫尔法采用的指示剂是( )。
A.
B.
C. 吸附指示剂
D. 无法判断
【答案】A
10.在极谱分析中,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消除( )。
A. 氧波
B. 残余电流
C. 迀移电流
D. 极大
【答案】D
11.
用吸收了空气中
A. 偏低
B. 偏尚
C. 无影响
D. 不确定
【答案】B
12.(多选)用红外光激发分子使之产生振动能级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则( )。
A. 吸收光子的能量越大
B. 吸收光子的波长越长
C. 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
D. 吸收光子的数目越多
【答案】AC
【解析】根据振动方程振动频率与化学键强度的平方根成正比,键强越强,振动频率越大,所以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所以吸收光子的能量也越大。吸收光子的数目多少与跃迁概率有关,与化学键的键强无关。
第 4 页,共 51 页 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某一元弱酸溶液,当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所测得的弱酸浓度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