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在IPV4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但在IPV6的固定首部中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答案】IPV4中的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运输层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IP 层知道将此数据提交给哪个进程,而在IP 数据报传送的路径上的所有路由器都不需要知道这一信息。实际上,在IPV6使用“下一个首部”字段实现了IPV4中的“协议”字段的功能。当IPV6数据报没有扩展首部时,下一个首部字段的作用和IPV4的协议字段一样,它的值指出了基本首部
6或17分别表示应交付给TCP 或UDP )后面的数据应交付给IP 上面的哪一个高层协议(例如:。
当出现扩展首部时,下一个首部字段的值就标识后面第一个扩展首部的类型。
2. 一个自治系统有5个局域网,其连接图如图所示。LAN2〜LAN5上的主机数分别为:91、150、3和15。该自治系统分配到的IP 地址块为30.138.118/23。试给出每一个局域网的地址块(包括前缀)。
图 网络互联图
【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对CIDR 的理解。 对
对
对
为
对
为
对主机数150, (第24位为0);
主机数91
, (第24,25位10); 主机数为15,主机数为3, 主机数为3, 所以主机位为5bit , 网络前缀27, 分配的地址块所以主机位为3bit ,网络前缀29,分配的地址块所以主机位为3bit ,网络前缀29,
分配的地址块为 (第24, 25,26,27位为1110); (第24, 25, 26,27,28, 29位为111101); (第24, 25, 26, 27,28, 29位为111110)。
分配网络前缀时应先分配地址数较多的前缀。题目中没有说LAN :上有几个主机,但至少需要三个地址给三个路由器用,本题可以有多种答案。
第 2 页,共 19 页 所以主机位为8bit , 网络前缀为24,
分配地址块所以主机位为7bit , 网络前缀为25,
分配地址块
3. TCP 在进行流量控制时是以分组的丢失作为产生拥塞的标志,有没有不是因拥塞而引起的分组丢失的情况?如有,请举出三种情况。
【答案】有不是因拥塞而引起的分组丢失的情况,例如:
①IP 数据报已经到达终点,终点的缓存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此数据报;
②当IP 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片,但其中的一个数据报片未能及时达到终点,而终点组装IP 数据报已超时,因而只能丢弃该数据报;
③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经过一个局域网的网桥,但网桥在转发该数据报帧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差错空间而只好丢弃。
4. 媒体播放器和媒体服务器的功能是什么?请用例子说明。媒体服务器为什么又称为流式服务器?
【答案】媒体播放器的功能:播放音频/视频节目,管理用户界面、解压缩、消除时延抖动和处理传输带来的差错。
媒体服务器的功能:使用元文件的URL 接八到媒体服务器,请求下载浏览器所请求的音频/视频文件,给出响应把该音频/视频文件发送给媒体播放器。
媒体服务器也称为流式服务器是因为其与万维网服务器不同,支持流式音频和视频的传送。例如在线看电影,影像文件不必下载到本地硬盘,也不必等到影像文件全部准备完毕,在等待几分钟或几秒钟后就可以观看电影。
5.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案】因特网标准的制定包括4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OntenetDraft ),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 ),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Standard );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 )。
因特网草案的有效期只有六个月。只有到了建议标准阶段才以RFC 文档形式发表。本书的许多内容都注明其相关的RFC 文档号便于读者查阅。
6. 公钥密码体制下的加密和解密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公钥可以公开,如果不公开是否可以提高安全性?
【答案】假设发送者为A ,接收者为B ,B 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分别是
加密过程:发送者A 用B 的公钥
=X。
公钥密码体制中使用两种不同的密钥,公钥密钥和私钥密钥。公钥密钥公开用来对明文加密,而私钥密钥用来解密,任何人都要保密私钥。因为公钥是用来对明文加密的而不是解密的,私钥
第 3 页,共 19 页 通过E 运算对明文X 加密,得出密文解密过程:接收者B 用自己的私
钥通过D 运算进行解密,恢复出明文,
即
是用来解密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公钥,公钥是否公开对安全性没有影响。
7. 报文的保密性与完整性有何区别?什么是MD5?
【答案】(1)报文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保密性的特点:即使加密后的报文被攻击者截获了,攻击者也无法了解报文的内容;
完整性的特点:接收者收到报文后,知道报文没有被篡改或伪造。
(2)MD5是RFC1321提出的报文摘要算法,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对任意长的报文进行运算,然后得出128bit 的MD5报文摘要代码。算法的大致过程如下: ①先将任意长的报文按模
是1,后面都是0;
③将追加和填充后的报文分割为一个个512bit 的数据块,512bit 的报文数据分成4个128bit 的数据块依次送到不同的散列函数进行4轮计算。每一轮又都按32bit 的小数据块进行复杂的运算,一直到最后计算出MD5报文摘要代码(128bit )。
这样得出的MD5代码中的每一个比特,都与原来报文中的每一个比特有关。
8. 重新计算上题,但使用十六进制运算方法(每16位二进制数字转换为4个十六进制数字,再按十六进制加法规则计算),比较这两种方法。
【答案】首先把检验和字段置零,并将IP 数据报首部划分为16位字的序列,其次将这些16
位字的序列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字,最后对这些十六进制数进行十六进制反码求和。计算过程如下:
计算其余数(64bit ),追加在报文的后面; ②在报文和余数之间填充1〜512bit ,使得填充后的总长度是512的整数倍。填充比特的首位
第 4 页,共 19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