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大学文学院623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 摘要
一、词语解释
1. 新闻批评
【答案】新闻批评是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新闻批评所监督的内容,其广泛性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把批评的内容公开诉诸社会公众,这样就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关心、同情,或愤怒、谴责,因而具有不可阻挡的巨大社会冲击力。新闻批评以事实报道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从而形成这种舆论监督形式在真实性和持续性上的独特优势。新闻批评具有开放的、自由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让参与者自由地、充分地发表意见。新闻批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2. 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答案】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控制了新闻事业也就控制了新闻自由。
3. 通讯
【答案】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通讯必须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第一要真实; 第二有时效性; 第三,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从文体特征来看,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②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③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④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4. 新闻事业的政治性
【答案】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它制约着其他的社会意识形式。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不能不关心政治,同时,它们因受政治制约的程度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性。新闻事业作为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手中的舆论工具,更接近政治,更要受到政治、法律思想的制约,因为它们是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直传和贯彻所属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法令,并为这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服务的。所以,和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相比较,新闻事业的政治性显得更为直接和强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之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坚持党的
第 1 页,共 12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