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20(外国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20(外国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20(外国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二) 12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20(外国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三) 20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20(外国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四) 29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20(外国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五) 39
一、名词解释
1. 《七发》
【答案】《七发》是西汉辞赋家枚乘的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新体赋——汉大赋正式形成。《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 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2. 《云谣集杂曲子》
【答案】《云谣集杂曲子》是敦煌石室中所发现的晚唐抄本词曲卷子。原题为“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晚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订(后蜀广政三年,940),早出近30年。《云谣集杂曲子》是我国第一部词的总集,收有唐开元以来的里巷之曲,作品题材范围较广,与盛唐写边塞、闺怨一类相同,兼有沉郁雄奇和艳丽深厚,反映了早期民间词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3. 明传奇
【答案】明传奇是中国早期戏曲剧种之一,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它是明代戏曲的主体,其繁荣标志着中国戏曲发展进入新阶段。传奇是宋元南戏发展到明代时的改称,主要指那些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明传奇在明代后期发展到辉煌时期,并形成“临川”与“吴江”两大流派。临川派以其领袖人物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得名,代表作家还有阮大铖、吴炳等,这一派注重传奇的文学性,讲究辞藻文采,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吴江派以其领袖人物沈璟是江苏吴江人得名,代表作家有吕天成、冯梦龙等,这一派注重传奇的音乐性和戏剧性,主张作曲“协律”,语言“本色”。在当时,吴江派的主张较占优势。
4. 尚书
【答案】《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5. “南洪北孔”
【答案】“南洪比孔”是指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二人。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昇(南方浙江钱塘人)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东曲阜人)创作的《桃花扇》是两部结构宏大的历史剧,被誉为清代传奇南北高峰,在当时影响颇大。《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而《桃花扇》写的是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孔尚任和洪昇因此也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
6. 神话
【答案】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主要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二、简答题
7. 陈祚明《采寂堂古诗选》:“子建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故风雅独绝,不甚法孟德之健笔,而穷态尽变,魄力厚于子桓。要之三曹固各成绝技,使后人攀仰莫及。”如何理解陈对三曹的评价? 结合作品加以简析。
【答案】这段话中子建即曹植,孟德即曹操,子桓即曹丕。此评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三曹,同时又准确得抓住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1)曹操
曹操以相王之尊,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①曹操开学习乐府的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
曹操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曹操《短歌行》等诗是“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②他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此外,曹操还开创了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2)曹丕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他留守邺城时,常与文士们相聚宴游,诗酒竞豪。
①曹丕与这些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②其《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是在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都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
③他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曹植
曹植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①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
②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诗人。他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
③他注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美。锺嵘在《诗品》中评价他的诗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此外,曹植也是建安文学的积极推动者。
(4)三曹之诗风
①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的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②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③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 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总体说来,陈柞明在《采菽堂古诗诗选》中对三曹的评价是较为客观和公正的,他准确地把握了三曹的特点,给予他们颇高的文学评价。这主要是因为三曹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是“建安文学”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
8. 简述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1)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前后七子,是前七子和后七子的合称。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和王廷相,主要以李梦阳为核心。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为代表,其中王世贞的声望最显、影响最大。
然而,前后七子振兴散文诗歌的目的并未达成,其原因有二:一是他们以模拟为创作法门,因此作品缺乏独创的精神与风格; 二是前后七子或互相标榜,或互相排挤,把持文坛,目空一切。洁身自好的让人感到厌恶,无不望而却步。总体来说,前后七子过分重视古人诗文的法度格调,从而束缚了他们的创作,一直难脱蹈袭的窠臼。
9. 《古诗十九首》是什么时候的作品,收入何书? 其中《行行重行行》一首具体写的什么?
【答案】(1)《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的作品,最早由是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2)《行行重行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