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前沿及法律热点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 共产主义
【答案】(1)共产主义是指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2)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 资本的本质
【答案】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质,是通过物质表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4. 分析与综合
【答案】(1)分析是指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构成这一认识对象的基础的部分、本质的方面。
(2)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综合通常被看做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但是综合绝不是把各部分、各组成因素机械地凑合起来或装配在一
起,而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分析与综合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5. 唯物论
【答案】唯物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对象一一客观物质世界。唯物论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辩证法着重说明客观世界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
6. 时间和空间
【答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7. 生产方式
【答案】生产方式是指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8. 实践
【答案】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简答题
9. 简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答案】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主要是商品生产技术的对比,优胜劣汰,以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其表现形式是市场供求影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作用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的。
②刺激作用
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种情况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③筛子作用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在商品经济中存在竞争,由于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促使优胜劣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经济作用
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等价交换这一客观规律,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起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a. 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也就是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b. 刺激商品生产者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 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0.阐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答案】(1)社会存在
①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②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③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④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力一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社会意识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