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2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选择性接触
【答案】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是指注意的指向有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受众在接触信息时,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称为受众的选择性接触。
2. 受众
【答案】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受众习惯上泛指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收受者。
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体验者。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一个活跃的行为主体,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在新闻传播系统中,受众是的一个复杂的子系统,他们是新闻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反馈信息的发布者。如果他们把自己所收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之后再次转传于他人,他们则成了下一级传播(通过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的起始者。
总之,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能动的行为主体。在新媒体普及的现代社会,受众又可能转化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种转变及因此而引起的角色冲突,正成为当代研究的新的传播现象。
3. 组织舆论
【答案】舆论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同或相似的人们对某一件事情的一致态度。新闻传播者通过对舆论有选择的反映,起到对自发舆论的集中、放大和强化,使之成为社会舆论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组织舆论。
4. 符号
【答案】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是符号。符号在发出以后就离开传播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在甲方代表某种含义,在乙方收到时,在乙方脑中也会代表该含义。没有这种对符号的相同理解,符号在传播中就会失去意义。对传播双
第 1 页,共 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