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南大学法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什么是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答案】(1)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通常特指农产品期货交易所。

(2)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或者说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关系的总和。

2. 试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功能与基本原理。

【答案】风险回避指市场中风险仄恶者采取一定措施来转移或分散因交易而面临的经济风险,尽可能减少因风险存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产品期货市场回避风险的基本原理: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功能的发挥是以套期保值交易作为手段的。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同一时空内会受到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相同。当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期时,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趋于一致,_者的基差趋于零。两个市场在最终价格上的趋同性也使套期保值交易行之有效。

3. 什么是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 两种理论的关系如何?

【答案】(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一种创新只有当它的最终效果能够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时,才会被有力地采用; 一种发明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就能够增加企业家的利润。由此释放出来的资源,可以用来增加产品供给。

技术创新虽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但未必同比例地增加各种要素的边际产出,由此区分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一一使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劳动; “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一一使劳动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资本; “中性”的技术创新一一同比例地增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

希克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偏向劳动还是偏向资本,取决于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 而在竞争条件下,要素相对价格反映其相对稀缺程度。

(2)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实证研究验证了不同产业资本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品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个命题:

①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它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

②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

③采用发明后的顶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

总之,是市场需求决定了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

技术发明从一种业余的、非常规的经济活动,逐渐变成一种连续的、规范的、企业化的经济

行为。

(3)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诱导并不是两种独立的假说,而是互相补充的技术进步理论

①生产者把相关的技术创新投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才能节约要素并增加利润,对该产品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是这种利润得以实现的市场条件;

②针对某一种产品的技术发明,如果不能够相对地节约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也不会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所采用;

③微观主体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是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两种假说内在统一的基础和纽带。

4. 农村十地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

①土地承包方土地承包方有两类: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外的经营主体。

②土地发包方

a.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发包方

按照谁所有谁发包的原则,应当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即使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发包的,并不改变所有权关系。

b.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的发包方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2)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①发包方享受的权利

发包方享受的权利包括:发包农村土地的权利; 监督承包方的权利; 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行为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②发包方承担的义务

发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③承包方享受的权利

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对承包地的使用权; 对承包地收益的获取权; 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补偿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④承包方承担的义务

承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5. 你怎样理解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表现在:

(1)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人们对较高级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需求变化引起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与畜牧业并举,再到以畜牧业为主的逐步过渡。

(2)在种植业中饲料生产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随着人们食品需求的转变,畜牧业发展较快,对饲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种植业中饲料作物的栽培迅速增加。种植业由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为格局的三元结构。

(3)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对原料性经济作物的需求逐步增大,人们对蔬菜、水果、花卉等的需求也在增加,导致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4)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相结合

①通过各地区、各生产单位的各具特色的生产专业化,实现全国范围内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 ②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通过主导部门与辅助部门的合理搭配,实现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种经营相结合,主导部门体现专业化方向,辅助部门体现多种经营。

(5)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

在所有的农业产业部门中,粮食生产部门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国家对粮食生产采取了保护性政策措施。

(6)在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演变中林业受到国家的保护支持力度最大

森林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支持和保护林业,稳定和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符合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需要,是很多国家的政策取向。

6. 简要分析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

【答案】持续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

(1)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持续农业是技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统一体,创造一种使人类与自然界相协调的和谐格局,形成人与其他生物共存的生态系统,以确保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既造福当代人又造福后代人,使人类在地球上能够世代更好地繁衍生息。

(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就改变石油农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弊端,变资源经济为技术、知识集约型经济。现代农业科技在学科分化、分工的同时正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发展多专业的综合应用,发展可持续性的高新技术,节约或替代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3)建立经济与生态良胜循环体系

可持续农业必须既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又不超越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所能承载阈限,维护系统的动态平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