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76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IS 和LM 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为什么?

【答案】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 和LM 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时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IS 和LM 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这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这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 曲线离rs 曲线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 较近,当这样的IS 和LM 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

2. 什么是随机游走? 消费变动服从随机游走的论断与持久性收入假说有什么关系?

【答案】(1)随机游走是指当影响消费的一种变量的变动是不可预测时,消费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它是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提出的。

(2)根据霍尔的观点,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遵循随机游走。霍尔的推理如下: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面临波动的收入,并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消费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改变自己的消费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使他们修正其预期的消息。如果消费者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二、分析论述题

3. 下表是我国2010年1月-10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的变化情况。在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和“苹什么”等词汇在网络上流行。

中国2010年1月-10月的CPI 变化情况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2010年中国多种商品涨价的主要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答案】(1)宏观经济学中通常用CPI 的增长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根据2010年以来各月CPI 同比增长率的数据可以判断目前我国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2010年,我国多种商品涨价的主要原因有:

①货币供应量过大或者说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为了应对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另外,为了振兴经济,中央银行数次下调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这无疑加大了货币创造乘数,人民币贷

2010年,款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广义货币供应量(M 2)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

狭义货币供应量(M 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 流通中现金(M 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16.7%。这些数据无疑支持了上述判断。

②需求拉动。2008年底发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波及到了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一些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及城镇工人失业,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中央在2008年底就诀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保证增长和就业。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就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等。初步估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2008年11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2009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所有这些都无疑拉动了总需求,让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物价当然会上升。

③成本推动。由于美国不断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泛滥造成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猛涨,这传导到我国就造成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另外,不断提高的工资水平也构成了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一大原因,比如2010年初各地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无疑导致产品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2)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针对货币供给量过大导致的通货膨胀,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收紧流动性,减少货币供应量,表现在中央银行抛售国债回笼货币、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提高商业银行存

贷款利率等。

2010年以来,中央银行一直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两大数量型工具来回收流动性。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资金的净回笼,累计净回笼资金量达到1.1万亿元。整个2010年年度,中央银行一共六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每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一次性冻结金融机构资金超过3000亿元。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将达到17%的高峰。另外,中央银行还采取了加息的方式紧缩货币供应量,于2010年10月20日加息25个基点,于2010年12月26日再次加息25个基点。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当经济出现过热苗头,通货膨胀日益加剧的时候,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较好,从2010年下半年CPI 走势看,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预计通货膨胀趋势会有所缓解,但通货膨胀压力依然明显。

4. 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答案】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是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的,如图所示。

图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假定经济起初位于总需求曲线AD 0和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ASS 的交点上,这时价格水平为P 0,实际收入为y*。假定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如:全球经济的萎缩使净出口需求减少、增税、政府支出的减少等,反映在总需求曲线上,则是总需求曲线从AD 0向左移至AD 1。

A 现在假定劳动市场的工资合同为期3年,且每年都有合同数的1/3数量的合同需要重新签订。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曲线移到AD 1从后,实际收入下降到Y 1,价格水平下降到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批劳动合同被重新签订时为止。当第一批占总数1/3的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S 1,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 2,实际收入增加到Y 2。到了需求冲击后的第2年,当第一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又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又使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到AS 2,相应的,价格水平下降到P 3,收入增加到Y 3。类似的,到了第三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S 3,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 4,而收入则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