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辨析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小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不具有一般的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将它视为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是错误的。

2.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共产党不是工人阶级政党。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一个政党的性质体现在它的行动纲领,而不是党员的出身成分。

(1)列宁指出:“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

(2)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符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即使党内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数,也可以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中国共产党建党时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由十这部分同志率先接受了与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抛弃了原来的阶级立场,具备了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条件,并且经过了严格的考察和考验,所以我们党并没有改变其先进性。因此,那种因为党内非工人出身的党员数量大,就怀疑党的工人阶级性质的看法,是不对的。

(4)当然,也要指出,由于我们党内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多,加重了党内教育的任务。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注意在工人特别是产业工人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不论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还是其他人要求入党,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注意思

想改造,坚持不懈地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真正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锻炼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3. 简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两极分化”。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样就可避免产生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捷径,最终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实行这个政策,要除了坚持只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手段而先富起来,还要防止个人收入过于悬殊,在富裕程度差距上防止两极分化,注重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会必然地产生两极分化,反而在正确的引导下能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二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后,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等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

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正是因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说社会卞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卞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答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原因在于: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这一根本准则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和切实的贯彻和体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也只有领导人民才能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④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