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中外工艺美术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研真题
●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中外工艺美术史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 名词解释
⒈ 新艺术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由法国起源,之后蔓延至欧洲各国,并越过大西洋波及美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⒉ 罗马赤陶:一种贴饰浮雕的红色陶器,这种陶器从公元前一世纪末到4世界广泛流行于整个罗马帝国统治地区,作为生活用器使用,我们称之为罗马赤陶。
⒊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它所指的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对人们渴望回归古希腊、罗马艺术要求的满足。
⒋ 牙骨工艺:原始社会就出现,用废弃的牙骨制成各种装饰品,这对于充分利用新的工艺材料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⒌ 红纹饰:所谓红纹式就是在赤褐色或者黄褐色陶壁上用深褐色或者黑色装饰,然后再形象外的地方涂上黑色色料。希腊陶器纹样一种。
⒍ 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画像砖,分为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是一种大型的方形陶砖,用模印出上下左右的花纹,加以粘合,两头封以泥片,各开一小孔,以便烧制。多为河南南洋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所产,它表现一定的主题内容,象是一幅装饰小品画。
⒎ 漆雕 :又称雕漆,唐代的新创造,先在胎上涂漆数几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方法现在称剔红。
⒏ 饕餮纹:这是商代最重要的青铜器装饰纹样,相传饕餮 ( tao tie)是一种凶贪的怪物,用作祭祀用的怪物,一般认为是牛,羊等作为牺牲形象的表现。
⒐ 黑瓷:汉代就开始烧制,黑釉的成分和青釉一样,其中的氧化亚铁成分超过8﹪出现暗褐色,再加重比量,就会出现黑色。
⒑ 琉璃:是一种铅釉陶,在东汉出现,是釉陶烧制的发展和演变。六朝时将其用于建筑。
二 简答题
⒈ 巴洛克工艺美术的特点
巴洛克(Baroque )一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 ”和西班牙文“barorueco ”,意为“畸形珍珠”和“不合常规”。最初是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艺术风格。后来为史学界所沿用,单指整个17世纪的欧洲艺术。
风格特征::
表现出与古典艺术形式的对立,追求标新立异。
创作风格豪华壮观、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
注重外在表现形式,作品充满强烈的动势。
2 中世纪白地彩陶的艺术特点
首先在细腻洁白的胎体上直接描绘多彩纹样,或者施挂釉彩。陶制彩绘器皿首先以黑色或褐色勾出纹样轮廓,再加入茶,黄,绿,红等颜色,烧成后显出美丽的色彩变化,形成华研考试网w w w . e d u k y . n e t 中国考研专业课知名品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