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855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855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855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6 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855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9 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855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40 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855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52

一、简答题

1. 赵孟烦的绘画特色。

【答案】赵孟烦是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其绘画功力深厚,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认为“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2. 简述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特点。

【答案】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出土于甘肃省半山遗址而得名,为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为成功的造型之一。

(1)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

(2)半山类型彩陶的代表器型是长颈(或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比例、外轮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

(3)半山彩陶流行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漩涡纹、波浪纹、葫芦形纹、大圈纹等等,也有变体的蛙纹。色调和谐热烈,不像马家窑类型的纹饰那样整洁繁褥,但却更加粗壮浓烈。

(4)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 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

3. 为什么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概念意义上是不同的?

【答案】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都是艺术家们对自然的共同情感表达,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山水画与风景画在概念意义上是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

(1)写意性与写实性的区别

①山水画的写意性

中国古代山水画具有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即强调哲理性的显现,又重视抒隋的表达。中国绘画表现出来的这种偏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强调写意性的特点,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人生观紧密相连。

②风景画的写实性

西方圈家非常注重绘画的写实性。写实性即偏重于客观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把客观对象的色彩、外貌及其所受的光影关系都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形象、更直接地表现自然。

(2)绘画表现手法的区别

①山水画的笔墨工具

中国画因为使用的是富有弹性的毛笔和对笔触、水分变化反应灵敏的宣纸,所以形成了中国圆笔墨不易塑性,笔触变化无究的特点。

②风景画的油画工具

西方绘画使用的是与中国画完全不同的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它用油画笔和颜料表现形体的块面和明暗,加之以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塑造出接近现实事物具有立体感的对象。因为工具与表现媒介的差别,就必然导致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

4. 顾恺之有哪些艺术方面的成就?

【答案】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其艺术成就包括:

(1)绘画成就

①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同时他也擅于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

②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二毫,顿觉神采焕发。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2)绘画理论成就

①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

②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他的理论相关。

5. 谢赫“六法”的内容是什么? 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

【答案】六法是中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的标准即“六法”。“六法”的内容:

(1)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变现的最高准则。“气”是艺术

家对自然中的生命力的感悟和灵现,而“气”与“韵”是不可分离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中的“韵”,取决于如何把握住这个“气”。

(2)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艺术家要具备图画中线条造型之绘画艺术的深厚功力,这功力不仅体现一般“笔力”上,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笔势”上。

(3)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指艺术家“应物”创作时,把追求多元发散思维的抽象表现或抽象描绘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阶艺术之表现形式。

(4)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指艺术家可以不受制于实际呈现的具象对象的客观自然的色彩,可以自由而富有个性化地按照自己的创作习惯与创作需要来进行“赋彩”,以达到该艺术家所要描绘图画的个性化的,甚至是意外而美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5)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构图,使得作品整体既结构和谐完整义有气势。

(6)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反映出艺术家的功力深厚。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6. 简要论述汉代墓室壁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代表作是什么?

【答案】中国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强。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汉代墓室壁画经历的阶段

汉代墓室壁画大体划分为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等五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代表作

①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1988年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和1983年发现于广州象岗的南越王墓为代表,两处壁画都鲜明地体现出升仙的主题。

②西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上千秋墓、烧沟61号墓和浅井头墓为代表,题材主要有日月星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及历史故事等。

③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金谷园墓、山西平陆及陕西千阳墓为代表,流行日月星象与四神图像。

④东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邝山、金谷园,山东梁山后银山及辽宁金县营城子墓为代表,壁画题材以日月天象、四神、祝祷升天为主,出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治所、属吏、幕府以及坞壁等新内容。

⑤东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河北望都一号墓、途家庄壁画墓、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