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渤海大学中国文学基础(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孔子诗论》
【答案】《孔子诗论》是21世纪初上海博物馆公布新发现的竹简资料之一,完、残简共29支,整理者根据内容将这部分竹简资料定名为《孔子诗论》。全篇为孔子向弟子授诗之记录。竹简中出现关于《诗》与“情”的关系的讨论,《诗论》首简即提出:“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点明了“情”在孔子《诗》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各篇诗的排序,与今本《毛诗》也不相同。就内容而言,仅涉及《周诗》。《诗论》的作者,今有子夏、子羔以及孔子的再传弟子几说。
2. 苏辛
【答案】“苏辛”是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新乐府运动
【答案】新乐府运动是指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倡导发起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 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4. 汉赋
【答案】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悠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 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 二是描写帝王游猎; 三是叙述旅行经历; 四是抒发不遇之情; 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最能彰显汉代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羽猎赋》、班固《两都赋》等。
5. 方回
【答案】方回是元代诗人,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所著《瀛奎律髓》,选唐宋以来律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宗唐者多加以非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
6. 建安七子
【答案】建安七子是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徐幹、应玚、刘桢七人的合称。七子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氏政治集团,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杰出人物。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以王粟的成就最高,被刘韶誉为“七子之冠冕”,他的代表作有《登楼赋》《七哀诗》。
7. 浙西词派
【答案】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之一,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得此名。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登岸、龚翔麟。随着清朝统一全国,走向鼎盛,阳羡派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之声,渐成难合形势要求的别调异响,以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浙西词派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播扬卜下,绵亘康、雍、乾三朝。
二、简答题
8. 简论宋四六的艺术特征。
【答案】四六文,也称骈文。骄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整齐的句式,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也被称为四六文。至宋代,四六文又逐渐有了新的发展。
(1)北宋四六的艺术特征
①宋初的四六皆沿袭唐人旧制
宋初西昆诸子严格遵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声律极其精切”; 注入散文的气势,少用故事,多用成语; 在排偶中喜用长句; 工于剪裁等。
②欧阳修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
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写公犊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骄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等都是宋代四六中的佳作。
③苏轼的四六文体现了行云流水的风格
苏轼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典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如《谢量移汝州表》。
(2)南宋四六的艺术特征
①南宋初期的四六作家在欧、苏的影响下进行写作,因此在运散入骄、多用长句等方面都继承了欧、苏的传统,使四六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②南宋中期以后的四六作家在艺术技巧上追求细密工巧,风格趋于流丽妥帖。如李刘的《贺巫相明堂庆寿并册皇后礼成平淮寇奏捷启》,典故成语运用得十分贴切,对仗工巧而又稳妥,风格也比较典重浑成。
③过分追求工巧妥帖也造成了纤弱靡丽的缺点,自北宋至南宋初期四六的浑厚之气、奔放之风渐趋泯灭,使南宋后期的四六在总体上呈轻靡卑弱之势。如李刘《上任中书》的“玉堂草罢,又吟红药之翻; 金匮紬馀,还对紫薇之伴”; “幽桂遗榛菅,底敢累犯严之口; 江梅托桃李,但欲熏自洁之香”等句,刻意求工,雕琢过甚,气格不高。
④南宋后期也有一些作家如真德秀、刘克庄等,井没有随波逐流。他们或以理学家著称,或以诗人驰名,都不是专写四六的作家,但他们的四六作品却自具面目,与李刘等人异趣。真德秀的四六遣词造句虽然比较拘谨,但未染当时的浮靡之风,高华典重,卓然名家。刘克庄早年的四六颇好雕琢,至后期则趋向雅淡清新,笔致流畅。
⑤到了宋末,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在国家倾危之际,写出了一些四六名篇,如文天祥的《贺赵郎月山启》,词伟气壮,慷慨激越,一扫晚宋四六的衰弊之气。
宋代四六是文学史上一种重要文体,虽然有些作家把它写成徒具华美外表而内容空洞的作品,但四六这种文体自身是不任其咎的。
9. 简述豪放词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豪放词是我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取材广泛,常描绘奇伟景物,抒写壮志豪情,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
(1)豪放词的特点
①视野广阔,气势恢宏
豪放词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②题材内容多样
豪放词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
③豪放与婉约并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