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马克思主义学院527西方哲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马克思主义学院527西方哲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马克思主义学院527西方哲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12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马克思主义学院527西方哲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25

一、名词解释

1.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答案】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由安瑟尔谟提出的一个证明上帝存在的理论。论证如下:上帝被设想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不仅要在思想中存在,在实际上也要存在,否则,就与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发生矛盾。所以,上帝在实际上存在。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在哲学史上引法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康德指出“存在”并不是一个谓词,否定了本体论证明。

2. 本原

【答案】本原是自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它的本意是“原初”、“本原”。这一概念由阿那克西曼德最先使用,他使“本原”概念具有了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意味。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原因。本原有两层意思:构成事物的基质; 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则。

3. 理性主义

【答案】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狭义的理性主义发展于17~18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主要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它把数学当作是知识的模型,赞赏公理化方法,并认为哲学方法应与数学方法一样。它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相联系的,可以从某个自明的第一原理推演出来。它还承认先天知识或理性真理的存在。广义的理性主义是相对于非理性主义而言的,是指诉诸于人类理性能力和理性原则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它与强调宗教信仰、道德情感和情绪以及其他非理性成分的见解相对立。在这个意义上,经验主义也是理性主义。

4.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答案】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其关于万物运动的变化法则的哲学观点。“逻各斯”原意是“话语”,引申为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他认为自然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因此宇宙的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依据“定则”的。在一切变化和矛盾中唯一保持不变的,是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即他所说的逻各斯。“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力一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

5. 百科全书派

【答案】百科全书派是指在18世纪参与由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全称《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编纂工作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是反宗教迷信、树立理性的思想领袖,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孟德斯鸡、伏尔泰、卢梭、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影响着当时法国每个有教养人士的基本信念。他们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贡献掀起启蒙运动的高潮。然而,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家们的哲学观点各不相同,他们并不属于某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

6. 实体

【答案】实体是指神或自然。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实体。实体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 实体是自因的和永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限的实体。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7. 莱布尼茨的同一的不可分辨性

【答案】莱布尼茨的同一的不可分辨性,又称莱布尼茨定律、作置换性原理。其内容是:①对于任何两个对象X 和Y ,如果它们等同,那么,属于X 的一切性质也属于Y ,反之亦然; ②凡适合于一个对象的仟何一件事,也适合于另一个对象。该原理的相反形式是如果适合于一个东西的一个性质不适合于另一个东西一个性质,则这两个东西是小相同的。与这个原理互相关联的另一个原理被称作“小可分辨者的同一性原理”,有时也被当作莱布尼茨定律的组成部分。

8. 原子运动

【答案】原子运动是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的著名学说。他认为原子具有能动性,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并否认原子受其他东西的支配,而主张原子本来就在运动的观点。他把运动看作是原子的固有属性,无数原子在宇宙中形成旋涡运动,重的凝结成大地,轻的被抛向外层空间。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勾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德漠克利特认为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必然的,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

二、简答题

9. 休谟对实体存在的怀疑。

【答案】休谟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知觉的经验为基础、标准界限,而无从得知关于知觉之外是否有实体存在。休谟否认了实体作为知识对象的可能性,但他对“实体”观念的批判态度是怀疑论而非独断论。他没有否认实体,而是说,我们没有关于实体的知觉,从而也不可能有关于实体的任何知识,无论肯定实体还是否定实体的断言都不属于知识。至于知觉之外有无实体

存在并不可知。本着这种怀疑论的精神,休谟依次否认了物质实体、心灵实体和上帝的可知性。

(1)对物质实体的否认

休谟说:“感官传来的这些感觉,究竟是否由相似的外物产生? 这是一个事实问题。”依照体漠的观点,事实问题需要借助于经验才能解决,但休谟说:“经验在这里,事实上,理论上都是完全默不作声的。”因此休谟认为我们只有关于性质的观念,对性质的寓所或支撑点没有任何知觉。纵使我们把注意力移至身外,伸展到宇宙尽头,也超不出知觉范围之外,想象出一种知觉小到的存在。休谟认为感觉与物质的联系是没有任何经验根据的。

(2)对心灵实体的否认

对于心灵实体,我们没有任何知觉。如果认为“自我”是一个心灵实体,我们是不可知的。休谟指出,每一个实在观念的产生必然归于某一个印象,“自我”并不像贝克莱所说的那样,是知觉的寓所或知觉活动的主体、承担者,因为我们并没有关于自我的一个固定不变的知觉。休谟说,我们对于自我的知觉只能是“那些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换言之,精神实体的存在是不可知的,可知的只是正在进行中的知觉的连续。

(3)对上帝的可知性的否认

对于上帝的存在和属性,我们没有任何知觉。休谟说,想要求助上帝的真实无妄,来证明我们感官的真实无妄,只是很无来由的一个拐弯。休谟不承认对于处于经验以外的上帝,他进而否定了历史上所有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其理由是:

①因为“上帝”的观念不是经验的对象,不能通过经验证明。“宇宙设计者”的论证和“终极原因”证明都试图用后天的经验的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违反了他的我们的观念不能超出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知识不能超出我们的观念的观点。

②上帝存在是一个事实问题,所以不能用必然推理证明,因为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不能先天地证明一个事实问题。

③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也不可靠,人类的不幸和痛苦提供了反证。既然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既不属于经验知识,也不属于抽象知识,那么其中就不可能有任何真理。

10.如何理解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

【答案】“存在即被感知”源自英国(爱尔兰)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代表作《人类知识原理》。

(1)基本含义

“存在即被感知”是指一切物体的存在都离不开感知它们的心灵或者说存在于心灵之中。他强调人的感觉经验,认为一个事物的存在不是因为它存在着,而是因为你感觉到了它。这种观点把人的感觉放在客观事物之上,认为感觉第一,万物来自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评价

贝克莱的哲学理论属于经验主义哲学。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正在经验着的人的一种机能,物理对象只不过是我们一起经验到的感觉的累积,习惯的力量把它们联合在我们心中,经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