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语言大学8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毛泽东思想
【答案】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并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这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
3. 如何认识社会卞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
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案】(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2)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只有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永远不背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并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而言: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6.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实际,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以后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1)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革命,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而是几乎在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2)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面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3)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论述题
7.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答案】(1)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国防动员体系。
(2)紧紧依靠人民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更离不开人民。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军民鱼水情深、患难与共,是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的重要保证
8. 试论述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答案】(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根本任务就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是由于我们搬用苏联的社会卞义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很快就显露出弊端:过分集权,管得太严,统得过死,排斥商品和市场,妨碍基层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变这种僵化的社会发展模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