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61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之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播音语言
【答案】新闻播音语言是指广播电视新闻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达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从业者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这是对记者、编辑等提供的文字稿的日头再现,主要包括新闻的导语和串联词,广播新闻除录音报道、现场报道外的大部分内容,电视口播的新闻快讯简讯,新闻的背景和相关资料,新闻评论,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公告。
2. 简述戒严时期台湾广播的特点。
【答案】台湾地区广播事业在“戒严”时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因为当时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有着与现在台湾广播不一样的生态与特点。
(1)对广播宣传严密管理与审查。国民党迁台初期,岛内局势复杂、国际地位孤立,1949年5月起,台湾地区进入了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时期”,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当局对广播业同样实行严密的管控措施。
1952年,国民党当局成立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广播电台的设置与审查、广播节目的设计与指导、广播资料审查与供应、广播从业人员的审核与登记,以及其他广播事业的稽核等业务。当局的基本政策态度是:对党营、军营的广播进行扶持,对公营广播进行辅助,对民营电台采取适度开放的政策。
(2)国民党实际控制下的“中广”与军政广播,主控台湾广播业及宣传导向。从1949年国民党当局全面迁台到1980年代的30多年间,台湾广播电台体系与格局基本没有变化。
(3)对祖国大陆的“反共”宣传与“国际”广播。国民党当局不惜动甩大量资源扩大对大陆进行所谓的“心战”宣传,广播就是其中的主要媒介之一。从1950年11月起,“中广”就以“中央广播电台”的呼号对大陆进行广播,每天播出6小时节日。1949年起,“中广”还以“自由中国之声”为台呼,以国语、英语开始“对外”广播,后来广播语种逐渐增加到15种(包括方言)。另外“亚洲之声”的广播则主要针对大陆及东南亚为广播日标。
(4)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电台。在台湾发展初期,广播成为许多人的一种便利的媒介(尤其是作为娱乐工具),一批新型的民营广播得以兴起。到1972年台湾三家电视台成立,广播影响力受到冲击而明显下降,民间电台因此成立“民营广播电台联合会”加强合作。这一时期的民营电台普遍重视新闻节目、丰富娱乐节目(以音乐与广播剧为主),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5)专业电台的成立。设立、强化专业电台是台湾1950年代以后的台湾广播的一个重点,尤其是1960年代以后,为适应不同层面、不同族群的听众需要,电台成立一批专业电台:如台中
农民电台(为农民提供相关消息)、“警察”电台(提供路况资讯)、教育电台(从事“空中教学”)、“中广”新闻网(1973年成立,全新闻广播频率)、渔业广播电台(服务渔民及其家属)、台北、高雄的“市政”电台(强调都会服务)、幼狮电台(主要针对青年“救国军”团体)。
3. 声画对位
【答案】声画对位义称声画对列,是指镜头画面与声音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组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声画对位的结构形式是声音和画面关系的一种升华和飞跃,使声音和画面不再互为依附,而是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大大扩大了影视作品的容量,打破画面的时空局限,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
4. 综艺节目
【答案】广播电视综艺节目是指对各种既有的文艺形式通过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进行的二度创作,综合了音乐歌舞、戏曲曲艺、小品短剧、杂技魔术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既有文艺形态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和广播电视的艺术表达和传播功能相结合,为受众提供全新的审美享受,具有较高欣赏性的一类电视节目。
5. 非语言符号
【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包括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以外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交流中,表情、体态、语气语调等都属于非语言符号。
6. 真人秀
【答案】真人秀,又称真实电视。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特点。3. )’一播剧答:广播剧是指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7. 简述台湾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版图。
【答案】1990年代初,台湾广播机构依然有党营电台、军营电台、公营电台、民营电台4大体系,广播节目逐渐增加,内容日趋多元,一些电台不仅播第二、第三套节目,还普遍延长播出时间,很多电台开始24小时全天候播音。而台湾自1993年广播频率开放申请之后,少数播放范围为全台湾地区的大功率电台仍走综合型电台路线,以大众的普遍需求为综合目标。大部分电台在市场竞争及区隔定位的考虑下,通常采用专业电台、类型电台、社区电台等经营方式。本土化、在地化、社区化、专业化更是不少电台追求的广播节目风格走向。
(1)强化专业台,增设新栏目。原先广播频率因受当局垄断和控制,观念上对专业电台也认识不足,所以专业台并不普遍。随着广播的发展,台湾广播也开始注意强化专业台,并增设了许多新栏日,强化对目标受众的深度“豁着”。尤其是出现了24小时播出的全新闻电台(如“中广”新闻网),以适应听众扩大了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资讯的需要。广播电合传播资讯,耽电视、报纸、杂志快速,一有重大新闻即可随时报道。
(2)重视少数族群的节目制播。台湾广播近年来出现了“多声道发声,方言成薪宠”的现象。过去广播倾向国语和闽南语,但新近电台语言政策开始调整,客家语、原住民语节目陆续出现,形成新的趋势。1993年频率开放也多倾向于区域性的电台、中功率和小功率的电台,强调广播的在地化、区域化服务功能。
(3)热线电话盛行,变传统电台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随着电话的普及与观念的改变,在直播节目中引入听众的电话已经变成十分普遍,力图把节目办成“听众自己的节目”。听众可以随时打电话进节目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许多节目因此而变得非常火爆,台湾用语习惯将热线电话根据英语读音译为“叩应”,也非常形象。
(4)跨媒体合作,汇整新资源。信息时代传媒发展的方向,在于整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并以最佳的组合搭配,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专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配合未来科技的持续发展。广播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或与报纸、杂志等媒体寻求横向联系与合作也同样如此。广播在与其他媒介竞争中的同时,也开多媒体问、跨媒体、跨地域等多层次合作,实现传播效果共赢; 在广播同业态的竞争中,也强调“策略联盟”合作,在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电台问实现经营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8. 调幅
【答案】调幅是指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调幅对设备要求较为简单,但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调幅(Amplitudc}1Modulation, AM )广播中,应用最广的是常见的中波广播。
9. 公营广播电视机构
【答案】公共机构经营型(简称公营型)广播电视机构,通常是由国家委托或特许公共机构负责运营、管理,其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广播电视执照费(或视听费),或者通过政府捐助或民问善款等其他财务安排来维持。
10.SECAM 制
【答案】SECAM 制,SequentialColorwithMemory ,又称色康制,意为“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属于同时顺序制,1967年由法国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SECAM 制也是为改善NTSC 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SECAM 制式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其特点是抗干扰性好、彩色效果出色,但兼容性较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