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2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李大钊
【答案】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他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一页。李大钊积极参与《新青年》的编撰工作,还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李大钊最早、最热情地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他在报刊上连接发表了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政论,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写丁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简明地介绍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他指导创办《工人周刊》、《政治生活》周刊、《民国新报》等报刊,此外还指导过多家报纸杂志的编撰工作。李大钊1927年在北京牺牲。
2. 国际新闻社
【答案】国际新闻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间通讯社,简称“国新社”。1938年,在周恩来的指导下,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会员为骨干,采取合作社形式,在武汉成立。同年10月20日在长沙成立并对外发稿,主要创办人和负责人有范长江、胡愈之、刘尊棋等。11月,迁至桂林并设总社,成为全国性通讯社,正式对国内外发稿。1939年,香港原有的国际新闻社并入,改为分社。同时,在重庆设立办事处。“国新社”在政治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集中了一批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形成了一个全国险的通讯社。稿件以通讯为主,向国内和海外华侨报纸发稿,影响很大。1941年皖南事变后,桂林和重庆两社在国民党的迫害下关闭,香港分社活动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新社”在香港重建,继续发稿,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邹韬奋
【答案】邹韬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年10月起,他开始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使其深受读者喜爱。“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从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爱国者,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生活》周刊创造了当时杂志发行量的最高记录。《生活》周刊被反动当局查封后,邹韬奋继续创办《大众生活》、《抗战》等,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之一,死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邹韬奋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闻理论,如关于新闻言论自由、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等,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也即是著名的“韬奋精神”。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