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临床答辩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李某,女,36岁。患者近半年来精神郁闷,心烦易怒。四个月前,偶感双乳房有肿块,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两侧乳房胀痛,偶有刺疼,且乳房肿块随乳房情志波动而增大,精神郁闷,胸闷气短。查体:T36.5℃,P80次/分,R19次/分,BP110/60mmHg,发育正常,双侧乳房上方可触及如鸡蛋大囊性肿块,质软、活动、无压疼、皮色不变,与胸部无粘连,乳头无异常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弦。辅助检查:钼靶X线片:乳腺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样阴影;密度高于乳腺腺体,边界尚光整。无明确异常钙化影,可见"透明晕圈"征。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张某,45岁,女性,教师。因为经常伏案工作,10年前开始,遇寒后出现颈肩部不适,伴有头晕头痛,疼痛向右侧上肢放射,转头或仰头时加重,无恶心呕吐,无晕倒,无踩棉花感,在当地医院行针灸、推拿、输液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而来诊。刻下症:颈肩部疼痛,不能转头,疼痛感向双侧上肢放射,以右侧为主,受风或受寒时加重,伴头晕头痛,偶尔恶心,未见呕吐,口不渴,纳眠均可,大便近日偏稀,1日3次。查体:颈部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僵硬现象,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舌质淡,苔白腻,脉滑。辅助检查:颈部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5椎体骨赘形成,项韧带钙化。颈部CT示:C3-5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神经根受压。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患者,女,40岁,2012年3月就诊。因经行腹痛3年入院。既往月经尚规则,7/23~28天,量中,痛经(-)。5年前患者因足月臀位于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3年前开始出现腹壁伤口处周期性疼痛,于经期出现,经后缓解。自扪及切口处包块直径约2cm,近3年包块逐渐增大至3cm。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经期腹痛剧烈难忍,拒按,血块多,两胁胀满,面色晦暗。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耻骨联合上2横指可见横切口长约13cm,愈合好,切口左侧瘢痕皮下可及直径3cm质硬结节,边界不规则,轻压痛。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常大,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舌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弦。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子宫5.0cm×4.2cm×4.Ocm,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光滑,居中,厚0.6cm,回声均匀,左卵巢2.6cm×2.0cm,大小形态正常,内部结构清楚,右卵巢3.4cm×1.8cm,大小形态正常,内部结构清楚。盆腔未见游离液性暗区,于左侧下腹部皮下组织可见3.2cm×3.1cm×1.1cm低回声块影,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易某,女,50岁,教师。患者近半年觉头痛头晕,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腰膝酸疼,口干口苦,月经紊乱,经期延后,经量少,难以坚持正常工作。查体:T36.3℃,P78次/分、R19次/分、BP110/68mmHg,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示:阴道正常无畸形,宫颈光滑,宫体大小正常,无抬举痛,附件部位无压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妇科B超示无异常。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段某,女,58岁,退休干部。1997年6月就诊。主因口干舌燥,烦渴多饮3年。患者平素喜吃甜食,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每天饮水至少10斤,未曾诊治。症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尿有甜味,腰膝酸软,无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尿常规尿糖阳性。空腹血糖:12.3mmol/L。血清糖化血红蛋白10.2g/dl。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李某,男,27岁,在读研究生。2002年9月就诊。一侧腿部因磕碰引起大片紫癜不消,继而另一侧腿部也发生大片紫癜。无其他不适。饮食睡眠尚可,口渴、尿黄便秘。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腹部多个点状皮下出血点,两腿从上到下都是连成片的紫癜,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辅助检查:PLT12×109/L,骨穿结果如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比约为3.3:1。粒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的59.5%。各阶段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红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的18.5%,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全片见200余个,分类细胞25个:原始巨核细胞1个,幼稚巨核细胞8个,颗粒型巨核细胞16个,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个,血小板少见。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李某,女,36岁。患者近半年来精神郁闷,心烦易怒。四个月前,偶感双乳房有肿块,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两侧乳房胀痛,偶有刺疼,且乳房肿块随乳房情志波动而增大,精神郁闷,胸闷气短。查体:T36.5℃,P80次/分,R19次/分,BP110/60mmHg,发育正常,双侧乳房上方可触及如鸡蛋大囊性肿块,质软、活动、无压疼、皮色不变,与胸部无粘连,乳头无异常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弦。辅助检查:钼靶X线片:乳腺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样阴影;密度高于乳腺腺体,边界尚光整。无明确异常钙化影,可见"透明晕圈"征。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青年女性,由于情志不遂,久郁伤肝,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于乳房,经脉阻塞不同,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肿块,西医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病"。脉细弦为肝气郁结之象,故综合辨证为"肝郁痰凝证"。西医诊断依据:(1)中青年女性,发现乳房肿块随情志变化。(2)体检双侧肿块,无异常分泌物。(3)钼靶X线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样阴影,密度高于躯体。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